也千萬別低估別人。
如果說4月舉行的上海車展,第一次讓所有人意識到中國車市將會變得多么暗潮涌動,那么今天開幕的廣州車展,則向大家徹底證明中國車市是在不留情面的重塑格局。
每一個細分市場,都卷成了一片紅海。無論合資也好,自主也罷,想要就在牌桌上,就得脫一層皮。
還是那句話:“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中國車市,只剩生死……”
文章開篇的一段話,寫在上周結(jié)束的廣州車展媒體日期間,也是我內(nèi)心最由衷的感觸。
當然,作為旁觀者,一方面能夠見證這樣一場暗潮涌動且波瀾壯闊的變革,的確令人感到愈發(fā)的欣慰與興奮,另一方面同樣不得不感嘆游戲規(guī)則與生存法則已經(jīng)被徹底改寫。
而其中,最為關鍵的一項直指:“千萬別高估自己,千萬別低估別人?!?/p>
換言之,身處充滿荊棘的叢林中搶肉吃,絕沒有什么所謂的“一家獨大”。不管是誰,都得放低身段、找準位置、努力求存,即便那些曾經(jīng)公認的“頂流”。
還不信?那就請看看下面兩則例子。
“MEGA將成為50萬以上所有乘用車的銷量第一,不分能源形式、不分車身形式。”
今年二季度財報發(fā)布后的電話會議上,身為掌舵者的李想再次對外立下新的Flag。彼時,參考這家新勢力造車與日俱增的終端訂單,以及營銷端水銀瀉地般的精準攻勢,很多人都相信MEGA在入場后能夠達到該目標。
很快,時間來到廣州車展前十幾天,當李想位于微博開始為理想MEGA進行預熱,加之那場溝通會主動釋放出的種種信息,這款被冠以“高鐵”之名的MPV,聲量幾乎達到了頂峰。
可就當大家以為,理想又將迎來非常熟悉的大獲全勝。故事的劇情,突然出現(xiàn)頗為戲劇性的逆轉(zhuǎn)。
究其最根本的原因,還是由于小鵬X9的“出牌”。從營銷節(jié)奏的把控,到關鍵產(chǎn)品力的釋放,再到預售價的試探,都有點后來者居上的味道。
而小鵬X9拋出的潛臺詞,更像是:“聽說你內(nèi)飾和L9相比幾乎沒變化?不好意思,我是全新設計;聽說你車那么長竟然沒有后輪轉(zhuǎn)向?不好意思,我是全系標配;聽說你第三排只能向前兩次翻折?不好意思,我能電動放至地板下全平;聽說你要賣50萬元以上?不好意思,我比你便宜?!?/p>
或許是前期理想MEGA把預期值拉的太高,外界對于小鵬X9的期待本身又沒多少。一來一回之間,反而后者可以沒有任何包袱的綁定前者大干特干。
廣州車展媒體日,兩家新勢力造車的展臺只有一墻之隔,兩款產(chǎn)品的亮相時間也緊密的銜接著。僅結(jié)合現(xiàn)場的人氣與關注度去做評判,理想MEGA與小鵬X9可以說幾乎不分勝負。
“來你們這里學習一下?!?/p>
看似謙虛的一句話,是小鵬X9在公布38.8萬元起的預售價,何小鵬親赴理想展臺看到理想MEGA的表態(tài)。而當友商高管拋來“共同作戰(zhàn)”的橄欖枝,其再度客套的回應道:“就是應該這樣?!?/p>
但在場所有人都心知肚明,除了一致對外做大做強純電MPV的“蛋糕”,兩款產(chǎn)品之間必有一戰(zhàn)。
畢竟,相信誰都不會忘記當年理想L7,是怎么殺人誅心小鵬G9的。況且,何小鵬已經(jīng)表示:“我們的目標是成為大型純電MPV市場的銷量第一?!?/p>
由此反觀理想MEGA,幾天前網(wǎng)絡上流傳出一份未經(jīng)證實的“價格表”。
圖片顯示,入門版降至50萬元以下,與理想L9 Max版完全相同。那么,假設上市后真的如此,能不能認為之前理想MEGA高估了自己,低估了別人?
順勢,將視角放大,一方面我們必須承認,理想此刻在插混市場瘋狂收割的確很強;另一方面能夠預見的是,理想在純電市場將遇到前所未有的壓力與挑戰(zhàn)。
而眼下,依舊愈發(fā)好奇理想MEGA能否讓自家創(chuàng)始人不被打臉。
無獨有偶,就在本周,小米集團正式交出三季度財報,最為引人注目的一項集中在:“研發(fā)支出為50億元,同比增長22.0%,環(huán)比增長9.0%。”
至于增長的原因,主要還是由于與智能電動汽車業(yè)務及其他創(chuàng)新業(yè)務相關的研發(fā)開支增加所致,包含智能電動汽車等創(chuàng)新業(yè)務費用為17億元。
更簡單來說,為了實現(xiàn)造車夢,“掌舵者”雷軍正在竭盡全力的砸入真金白銀。
而在三季度財報發(fā)布后的電話會上,對于小米汽車的進展,其總裁盧偉冰對外表示:“明年上半年量產(chǎn)目標不變,接下來會進行第二次冬測?!?/p>
可值得警惕的是,當廣州車展前夕小米汽車的首款產(chǎn)品SU7,突然出現(xiàn)在工信部目錄,并第一次曝光了外觀造型與部分關鍵參數(shù),收獲的反饋只能說喜憂參半。
好的方面,大家普遍覺得在設計上小米SU7沒有犯太過明顯的錯誤;壞的方面,應該是沒有看到實車的緣故,沒有太多令人眼前一亮的記憶點。
換言之,在這個顏值即正義的時代,小米SU7初露崢嶸算不上特別驚艷。
而更早之前,有某媒體大V主動爆料小米SU7的售價將超過30萬元,頂配版本預計近40萬元。
消息一出,無疑令人有些吃驚。
而我可以非常負責任地說,“如果明年入場時真就這樣定價,那么小米SU7將被中國車市狠狠的教育一番。”
相比之下,還是愿意相信這是一次官方的主動試探。
實際上,自小米官宣造車以來,擺在其面前最大的難題,一直就是管理預期。礙于諸多光環(huán)的加持,外界對于它無論營銷端,還是產(chǎn)品端,包括定價端,都有著一個固定的“閾值”。
如果沒有達到,就會引發(fā)負面效應。
所以文章開篇的那句主旨,同樣想要送給雷軍,送給整個小米汽車,“千萬別高估自己,千萬別低估別人?!?/p>
絕不是危言聳聽,位于殘酷的中國車市,出牌的機會往往只有一次。既然產(chǎn)品已經(jīng)基本定型,小米SU7的定價就請狠一點、再狠一點。
無獨有偶,就在本周,網(wǎng)絡中再次流出一份相關答案。據(jù)所謂的內(nèi)部員工爆料,小米SU7低配、中配、高配分別為15.49萬元、17.99萬元、21.49萬元。
雖然仔細想想可能性很低,但作為旁觀者依然想說:“如果小米SU7入場時真的祭出這般操作,那么勢必將從一片紅海中突圍?!?/p>
另外,有業(yè)內(nèi)人士透露,雷軍給小米汽車設定的2024年銷售目標為10萬輛,此后三年累計交付90萬輛,并進入行業(yè)第一陣營。
毫無疑問,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壓力與挑戰(zhàn)明晃晃的擺在那里。
至于這場“豪賭”的最終結(jié)果怎樣,相信時間會給出反饋。
作者丨崔力文
責編丨崔力文
編輯丨別? ?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