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單板計算機,那單板計算機的無冕之王——樹莓派一定是繞不過去的。最近有幸從E絡盟拿到了最新的樹莓派5,而且是8GB運存的高配置版本,所以本期內(nèi)容就來實際體驗下這塊讓人望眼欲穿的開發(fā)板。
外觀
樹莓派5的整體尺寸與上一代保持一致,硬件配置與外設較上一代有所不同。比如取消3.5mm耳機接口,增加了內(nèi)置實時時鐘(非常棒的功能,省去了沒有網(wǎng)絡同步的情況下丟電丟時間的困擾)、PCIe 2.0和電源按鈕等一些長期以來備受期待的功能。先具體來看下樹莓派主要的外設接口。
- 1個千兆以太網(wǎng)口,支持 PoE+(需要單獨的 PoE+ HAT);
- 2個USB3.0 Type-A接口,兩個USB3.0都有專用的5Gbps帶寬(與樹莓派4上的共享5Gbps帶寬不同);
- 2個USB2.0 Type-A接口;
- 1個風扇的連接器;
- 1個40pin的IO擴展接口。
- 1個PCIe 2.0的接口(不是標準的M.2連接器,需要轉(zhuǎn)接線),可以用于高速外設接口如固態(tài)硬盤等;
- 1個開關(guān)機按鍵;
- 1個Type-C的電源接口;
- 1個RTC電池接口;
- 2個MicroHDMI接口,支持雙路4K60幀HDMI輸出;
- 1個UART接口(獨立于40PIN IO擴展座之外,有單獨接口);
- 2個MIPI CSI/DSI接口;
- 1個PoE接口座,配合樹莓派的PoE擴展板實現(xiàn)以太網(wǎng)供電;
- 1個高速 MicroSD卡槽(用于加載燒錄在MicroSD卡上的系統(tǒng)),支持 SDR104 模式。
樹莓派5核心SoC為博通BCM2712,內(nèi)部集成4顆Arm Cortex-A76處理器,最高支持2.4GHz主頻,相比樹莓派4,有2~3倍的性能提升;此外SoC內(nèi)部也集成800MHz的VideoCore VII GPU,支持 OpenGL ES 3.1、Vulkan 1.2,支持4K60幀HDMI輸出,4K60幀HEVC解碼器。
除核心SoC外,樹莓派5還搭載美光8GB LPDDR4 SDRAM、樹莓派自研IO控制器、博通千兆以太網(wǎng)收發(fā)器(BCM54213PEB1KMLG)、瑞薩PMIC(DA9091)、雙頻(2.4GHz和5.0GHz)802.11ac無線網(wǎng)絡以及藍牙5.0和BLE模組。其中有兩顆芯片比較特別,我認為值得一提。
一是樹莓派自研的IO控制器,處理大部分的IO口從而減輕SoC的負載,用于擴展包括40PIN IO擴展接口、USB、以太網(wǎng)、MIPI CSI/DSI、PCIe等接口,算是樹莓派5上最重要的創(chuàng)新之一。與樹莓派4相比,更是增大了IO的帶寬,所以無論是存儲設備、USB還是其它外設都受益于更多可用的帶寬。
二是瑞薩的PMIC(DA9091),集成了八個獨立的開關(guān)模式電源,主要為SoC內(nèi)部功能模塊提供各種電壓。此外,它還有兩個重要的功能:
以上大概就是整個樹莓派5的外設和硬件配置,那接下來我會燒錄官方的64位樹莓派系統(tǒng),上電進行實際的測試。
上電實測
將樹莓派5的外設連接好,這里連了鍵盤、鼠標以及一個顯示器,上電開機。
在終端命令窗口中也可以看到這顆SoC的一些信息,4顆Arm Cortex-A76處理器,CPU最高頻率是2.4GHz,最低頻率呢是1.5GHz。
用開源多線程的性能測試工具sysbench實際測試這顆CPU的性能,測試結(jié)果如下,分別是單核以及4核的測試結(jié)果,這個性能怎么樣呢?
對于我來說很意外!紙面參數(shù)居然能比肩之前測試過的哪吒開發(fā)板上的N97處理器,要知道N97可是英特爾的x86處理器。不過在實際應用場景體驗的時候要弱于N97,比如說看高清視頻,明顯能感覺到?jīng)]有N97游刃有余。在連續(xù)壓力測試運行上一段時間,用熱成像儀可以發(fā)現(xiàn)最高溫度集中在瑞薩的PMIC上,SoC自身的散熱倒是不錯。另外由于測試的板子沒加裝散熱器,可能也會一定程度影響性能。
小結(jié)
本期內(nèi)容大概初步了解了新樹莓派5的硬件配置和部分場景使用體驗,總體來說,這是一次略勝于常規(guī)性升級的操作,有點超預期。SoC性能更強了,IO口的帶寬也更大了,RTC的加入非常棒,如果有興趣的可以考慮入手,因為我認為樹莓派6的升級空間想象不多了。By the way,重度樹莓派使用者推薦安裝散熱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