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集成電路制造領域,Seal ring 雖不直接參與電路信號處理,卻是芯片物理防護體系的核心構件。這個看似簡單的環(huán)形結構,從版圖設計到工藝實現都承載著多重使命,是保障芯片可靠性的關鍵屏障。本文將從定義、結構、作用及缺失風險四個維度,全面解析這一芯片 "守護者" 的技術內涵。
一、多維視角下的定義闡釋
從版圖設計(Layout)角度,Seal ring 是由有源區(qū)(diff)、過孔(contact)、通孔(via)和金屬層(metal)等工藝層次按嚴格設計規(guī)則(Design Rule)疊加而成的閉合圖形。這些層次并非簡單堆砌,而是遵循各層 "暗 / 明"(dark/clear)屬性的匹配原則 —— 只有當設計層與工藝層屬性一致時,才會在 Seal ring 中保留該層圖形,形成立體防護結構。
從工藝實現角度,Seal ring 呈現為金屬層、氧化層、鈍化層的復合結構。其本質是在芯片邊緣構建一圈 "電子堤壩":底層金屬層提供導電通路,氧化層隔離水汽,鈍化層抵御機械沖擊,三層協同形成多維度防護體系。
從物理布局角度,Seal ring 位于芯片(Chip)與劃片槽(Scribe Line)之間,猶如一道環(huán)形緩沖帶。其寬度通常遵循?10 微米以上的設計規(guī)范,為后續(xù)芯片切割預留安全邊界,避免切割應力直接作用于核心電路區(qū)域。
二、精密構造的層次解析
Seal ring 的核心構造包含四大工藝層次:
有源區(qū)(Diffusion):作為底層支撐,通常采用 P + 摻雜形成導電通道,與襯底接地網絡連接,為靜電釋放提供低阻抗路徑??拷?Seal ring 的擴散區(qū)需特別設計淺硅化物(Salicide)結構,通過添加 RPO(反刻保護層)或 SAB(硅化阻擋層),增強 ESD 防護能力。
過孔與通孔(Contact/Via):區(qū)別于普通電路的離散方孔設計,Seal ring 采用連續(xù)長條孔構造,形成 "護城河" 式導電通路。相鄰層的孔結構需錯位排列,避免垂直方向形成直通通道,這種設計能有效吸收切割過程中產生的水汽,防止內部電路受潮。
金屬層(Metal):優(yōu)先使用上層金屬(如 Metal2 及以上)連接核心電路與 Seal ring,避免底層金屬(Metal1)因厚度不足導致的機械脆弱性。寬金屬連接時,需避免在近環(huán)區(qū)域開槽,確保護環(huán)的結構完整性。
氧化與鈍化層:通過熱氧化形成致密氧化層隔離水汽,表面覆蓋氮化硅或聚酰亞胺等鈍化材料,構建機械緩沖層,抵御切割時的機械應力。
三、多重防護的核心作用
(一)機械防護:抵御切割沖擊
作為芯片切割的物理緩沖帶,Seal ring 承擔著 90% 以上的機械應力。劃片刀在劃片槽(Scribe Line)作業(yè)時,振動和摩擦產生的應力通過 Seal ring 的金屬 - 氧化層復合結構逐級衰減,避免核心電路因應力集中出現裂痕。特別是芯片四角的強化結構,能有效防止切割偏斜導致的邊緣損傷。
(二)環(huán)境隔離:阻斷水汽入侵
切割過程中產生的微裂紋可能成為水汽滲透通道,Seal ring 的連續(xù)長孔結構與多層鈍化層形成 "迷宮式" 隔離:金屬層導電網絡吸收切割產生的游離水,氧化層阻斷液態(tài)水滲透,鈍化層隔絕氣態(tài)水分子。實測數據顯示,帶 Seal ring 的芯片在 85℃/85% RH 環(huán)境下的失效時間比無環(huán)結構延長 3 倍以上。
(三)靜電防護:構建泄放網絡
切割摩擦產生的靜電通過 Seal ring 的 P + 有源區(qū)迅速導入接地系統,鄰近的環(huán)結構形成并聯泄放通道,將瞬間電流沖擊分攤到整個芯片邊緣。這種設計使 ESD 防護能力提升 40%,尤其對高速接口電路的保護效果顯著。
(四)電磁屏蔽:隔離外部干擾
通過將 Seal ring 整體接地,形成環(huán)繞式電磁屏蔽層,有效衰減外部電磁場對芯片內部的耦合干擾。在射頻芯片中,該結構可降低 20dB 以上的寄生耦合噪聲,保障高頻信號的完整性。
四、缺失 Seal ring 的潛在風險
(一)機械損傷風險加劇
無 Seal ring 的芯片在切割時,機械應力直接作用于 IO 環(huán)區(qū)域,導致邊緣電路斷裂的概率增加 60%。某 MCU 芯片案例顯示,省略 Seal ring 后,切割良率從 98% 驟降至 82%,主要失效模式為邊緣晶體管柵氧破裂。
(二)環(huán)境可靠性下降
潮氣從切割斷面侵入后,會導致金屬層電遷移速率加快,尤其在混合信號芯片中,濕氣引發(fā)的漏電流可使待機功耗升高 30% 以上。存儲芯片的位線漏電問題更為嚴重,無環(huán)結構的芯片在潮濕環(huán)境下的數據保持時間縮短至標準值的 1/5。
(三)靜電防護失效
切割產生的靜電無法及時泄放,導致 ESD 事件能量集中于核心電路。某 ADC 芯片實測顯示,無 Seal ring 時,±2kV 靜電放電即可造成 15% 的通道失效,而標準結構可承受 ±4kV 沖擊無損傷。
(四)電磁兼容性惡化
外部電磁干擾直接耦合至邊緣電路,導致模擬信號信噪比下降 15dB,數字電路的時鐘抖動增加 25%。在車規(guī)級芯片中,這種干擾可能引發(fā)邏輯誤判,威脅系統安全。
(五)工藝兼容性問題
省略 Seal ring 后,劃片槽與核心電路距離不足,可能導致切割過程中砂輪碎屑飛濺至芯片表面,造成表層金屬短路。某功率芯片案例中,因 Seal ring 缺失引發(fā)的短路失效占比達 22%。
結語:平衡設計的重要考量
Seal ring 的設計本質上是可靠性與成本的平衡:盡管增加約 5%-8% 的芯片面積,但能顯著提升良率和長期可靠性。隨著先進封裝技術(如 SiP、2.5D 集成)的發(fā)展,Seal ring 的功能正從單一機械防護向多功能復合防護進化,未來可能集成應力傳感器、環(huán)境監(jiān)測等智能模塊。對于設計者而言,遵循 Foundry 提供的設計規(guī)則,合理優(yōu)化環(huán)結構參數,是打造高可靠性芯片的必要前提。在追求極致集成度的同時,切勿忽視這道守護芯片的 "隱形長城"。
The END歡迎大家交流,每日堅持分享芯片制造干貨,您的關注+點贊+在看?是我持續(xù)創(chuàng)作高質量文章的動力,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