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 AI硬件爆發(fā)成就“豆包概念股”?
    • 主要AI眼鏡玩家及產品
    • 主要芯片玩家盤點
    • 總結:AI眼鏡能否帶來新的增量?
  • 相關推薦
申請入駐 產業(yè)圖譜

“AI眼鏡元年”,能否開啟一條新的增量賽道?| AI眼鏡產業(yè)鏈及未來趨勢分析

原創(chuàng)
2024/12/26
9777
加入交流群
掃碼加入
獲取工程師必備禮包
參與熱點資訊討論

前言:憑借輕量化設計以及多模態(tài)AI功能,AI眼鏡正成為AI硬件賽道的一匹黑馬,并有望在2025年開辟一條完全增量的新賽道。

2023年10月,Ray-Ban與Meta合作發(fā)布了一款AI智能眼鏡,這款名為Meta Ray-Ban的AI眼鏡在全球銷量突破100萬臺。Meta的智能眼鏡產品MetaView在過去一年內的下載量激增200%以上,根據(jù)國金證券的研報,預計2024年Meta Ray-Ban的出貨量全年銷量或將突破200萬臺,全球總銷量預計超過600萬臺。Meta創(chuàng)始人扎克伯格認為,未來AI眼鏡將是重要的發(fā)展趨勢,預計售價約為300美元的AI眼鏡將成為市場的爆款。

全球眼鏡市場在2023年的銷量達到15.6億副,其中包括6.9億副近視眼鏡和8.1億副太陽眼鏡。這個龐大的基數(shù)為AI眼鏡的快速滲透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2023年全球眼鏡市場規(guī)模為1616.1億美元,預計到2032年將增至2852億美元,年均增長率(CAGR)為6.6%。預計到2025年,AI智能眼鏡將開始大規(guī)模增長,到2029年年銷量有望達到5500萬副,2035年全球銷量可能突破14億副,滲透率將達到70%。

有別于以往的AR/VR眼鏡概念,AI眼鏡的特點是輕量化的設計以及多模態(tài)的AI功能。除了具備傳統(tǒng)眼鏡的基本功能外,還集成了視頻拍攝、語音助手、視覺識別、翻譯等AI功能,并計劃進一步擴展到實時翻譯、音樂控制等新功能。

Meta Ray-Ban智能眼鏡的成功被業(yè)內普遍視為AI眼鏡發(fā)展的標志性事件,以Meta Ray-Ban為榜樣,吸引了包括百度、Rokid、Google等科技巨頭和新興企業(yè)紛紛布局AI眼鏡這一賽道。而包括小米、華為、OPPOVIVO在內的手機大廠也正摩拳擦掌,準備下場分一杯羹。

2024年12月19日,國內先鋒智能硬件品牌閃極科技發(fā)布了其首款AI眼鏡——閃極A1,將首批5萬臺售價定價為999元,并附贈一年的AI云盤及AI閃記使用權益,首次將AI眼鏡的價格降低到了千元以內,也打響了國產AI眼鏡普及化的第一槍。

AI硬件爆發(fā)成就“豆包概念股”?

據(jù)ABI Research預測,到2028年,基于中小型模型的端側AI設備將達到40億臺,年復合增長率為32%。IDC最新預測顯示,2024年全球生成式AI手機出貨量將達到2.342億部,同比增長363.6%。而根據(jù)京東發(fā)布的數(shù)據(jù)顯示,AI智能眼鏡在今年雙11期間的成交額同比增長了200%。這一趨勢表明AI技術正在深入滲透到智能硬件的各個領域。

AI大模型賦能硬件大爆發(fā)的前夜,投資市場開始熱炒“豆包概念股”。自上線以來,豆包大模型的用戶規(guī)模迅速增長,截至2024年11月底,其APP用戶已超過1.6億,成為全球排名第二、國內排名第一的AI應用。在2024年火山引擎冬季FORCE原動力大會上,豆包發(fā)布了其新的視覺理解模型。該模型顯著提升了內容識別、理解和推理能力,并具備視覺描述功能,預計將推動AI眼鏡在教育、醫(yī)療等領域的應用。

豆包概念股相關芯片廠商,來源:與非研究院整理

 

主要AI眼鏡玩家及產品

AI眼鏡主要玩家介紹,來源:與非研究院

?目前市面上值得重點關注的AI眼鏡玩家及產品包括:

Ray-Ban Meta智能眼鏡

Meta與雷朋的合作推出的Ray-Ban Meta智能眼鏡,是目前市場上最為成熟的AI眼鏡之一。憑借Meta的技術背景和雷朋的品牌影響力,這款智能眼鏡在功能上不僅支持拍照、語音助手等基礎功能,還通過集成AI算法來實現(xiàn)多模態(tài)AI功能,如圖像識別、實時翻譯等。這使得它在全球范圍內銷量超百萬,成為了智能眼鏡市場的標桿。

Meta Ray-Ban智能眼鏡以其與Ray-Ban的合作和時尚化設計打入市場,成為較為成功的智能眼鏡產品之一。其核心芯片為高通驍龍AR1 Gen 1 SoC,專為增強現(xiàn)實應用優(yōu)化,支持Wi-Fi 6藍牙5.2,具備較高的無線連接能力和流暢的互動體驗。Ray-Ban眼鏡還采用了佰維存儲的ePOP芯片,結合了LPDDR4X內存和eMMC5.1存儲技術,以確保設備具有足夠的運行空間和流暢的操作體驗。此外,音頻處理方面,Analog Devices的MAX98388音頻芯片使得音頻效果得以優(yōu)化,滿足用戶的語音交互需求。Ray-Ban的設計理念不僅關注視覺效果,更在于提升智能眼鏡的舒適性和使用便捷性,因此其低功耗設計和電源管理芯片的引入也在一定程度上延長了設備的續(xù)航時間。

百度小度AI眼鏡

百度推出的小度AI眼鏡是全球首款搭載中文大模型的AI眼鏡。通過百度的強大人工智能技術和中文大模型支持,這款眼鏡在功能上能夠實現(xiàn)第一視角拍攝、識物百科、視聽翻譯等一系列功能,提升了用戶與智能設備的交互體驗。

?Rokid Glasses與暴龍合作

Rokid與暴龍的合作推出了Rokid Glasses,這款眼鏡在設計和功能上具有較高的創(chuàng)新性。采用Micro-LED衍射光波導技術,支持視頻、圖像、文字和語音輸入,能夠完成物體識別、文字翻譯等任務,且集成了阿里巴巴的通義千問大模型。Rokid Glasses的設計較為輕便,適合長時間佩戴,同時也融入了AI助手的功能,提升了智能交互的便捷性。

Rokid Glasses定位為增強現(xiàn)實產品,其核心處理器為高通Snapdragon XR2 SoC,這款芯片專為AR/VR設備優(yōu)化,支持高性能圖形渲染和AI處理,能夠提供沉浸式的AR體驗。Rokid Glasses特別注重傳感器和視覺技術的融合,采用了雷達視覺傳感器來增強現(xiàn)實交互,使得用戶可以通過手勢、語音等方式與設備進行自然交互。此外,該設備的揚聲器麥克風設計優(yōu)化了音頻體驗,使得在使用AR應用時能夠獲得清晰的聲音輸出。總體來看,Rokid Glasses的硬件配置使其成為一款適用于AR場景的高效設備。

閃極AI“拍拍鏡”A1

閃極科技的 “拍拍鏡”A1是一款具備拍攝功能的AI眼鏡,搭載了索尼1600萬像素的攝像頭和強大的云端AI支持。該產品不僅在視覺效果上表現(xiàn)優(yōu)異,還通過Loomo OS系統(tǒng)實現(xiàn)了多模態(tài)智能交互,支持AI云盤和AI閃記等功能。

閃極AI眼鏡A1的設計在國內智能眼鏡領域具有重要的創(chuàng)新性,尤其是在硬件配置和系統(tǒng)集成方面。它搭載了紫光展銳W517處理器,這是一款專為低功耗、高性能優(yōu)化的ARM芯片,支持4核CPU和高達2.0GHz的主頻,配合2GB RAM和32GB ROM存儲組合,保證了設備在運行AI應用時的流暢性。此外,閃極眼鏡還通過超微高集成技術實現(xiàn)了超高密度主板堆疊工藝,從而提升了硬件的整體性能和輕量化設計。值得注意的是,閃極AI眼鏡A1的攝像頭采用了索尼1600萬像素的超廣角鏡頭,支持123°超廣角拍攝和低功耗視頻防抖功能,能夠為用戶提供高質量的圖像和視頻體驗,尤其適用于全場景應用。

在音頻設計方面,閃極與AAC金耳朵團隊合作,提供了Hi-Fi級音質,支持無線音頻串流,這使得該眼鏡的音頻質量在智能眼鏡中處于領先地位。閃極還特別注重電池和續(xù)航設計,內置450mAh電池支持邊充邊戴,且通過Pogo-Pin磁吸式接口充電。此外,增程環(huán)可以將電池容量擴展至6500mAh,滿足長時間佩戴的需求。

INMO AIR3

INMO AIR3的核心芯片為高通Snapdragon XR2 SoC和英偉達Jetson平臺,前者用于AR和AI功能的支持,后者則增強了深度學習和AI計算能力。該產品不僅支持高清視頻和AI分析,還具備強大的圖像處理和計算能力,非常適合于需要實時處理復雜數(shù)據(jù)的應用。INMO AIR3的硬件配置體現(xiàn)了其在智能眼鏡領域的技術前沿,尤其是在AI計算和增強現(xiàn)實領域的深度布局。

谷歌Gemini AI眼鏡

谷歌Gemini AI眼鏡的設計與技術以其高效的AR功能和深度AI集成為亮點。該眼鏡搭載了高通Snapdragon XR2 Gen 1 SoC,具備增強現(xiàn)實和AI加速的能力,并結合了Google自有的AI技術,使得用戶能夠享受更加智能化的互動體驗。谷歌將其強大的AI算法應用于眼鏡中,使得該產品在智能化、交互性和多功能性方面表現(xiàn)突出,適合那些追求深度AR體驗和云計算的用戶。

Solos AirGo Vision

Solos AirGo Vision專注于為運動員提供AR和運動數(shù)據(jù)追蹤功能,其核心芯片為高通Snapdragon Wear 4100平臺,這款平臺專為可穿戴設備設計,優(yōu)化了功耗和性能,使得設備適應長時間運動使用。此外,Solos還集成了多種傳感器與顯示驅動,能夠為運動員提供實時的運動數(shù)據(jù)和導航功能,極大提升了運動體驗。

據(jù)了解,華為、小米、OPPO、VIVO等手機廠商也在積極布局AI眼鏡產品,預計華為和小米將在2025年發(fā)布相關新品。億道信息旗下的億境虛擬子公司也推出了基于高通AR1的AI眼鏡方案,計劃于2024年第四季度進入工程驗證測試(EVT)階段,并于2025年第一季度開始量產。據(jù)介紹,億道信息已與多家國內外品牌眼鏡廠商簽署合作協(xié)議,致力于從傳統(tǒng)ODM轉型為全棧式服務商,聯(lián)合芯片和模型廠商進行深度調優(yōu)。

主要AI眼鏡產品對比,來源:與非研究院整理

主要芯片玩家盤點

AI眼鏡主芯片盤點,來源:與非研究院整理

 

總的來看,筆者認為目前市面上采用高通XR2和英偉達Jetson平臺的AI眼鏡產品,依然屬于上一代為AR/VR眼鏡產品,在實際的用戶體驗上,距離Meta Ray-Ban代表的輕量化AI眼鏡還有一定的差距。

要做到輕量化,功耗非常關鍵,在這一方面,過去提供智能手表等可穿戴產品的芯片廠商更有優(yōu)勢。同時工藝越先進,帶來的性能和功耗比越好。

高通驍龍AR1芯片采用了3nm工藝,這是目前市場中最先進的制程技術之一。3nm工藝不僅能夠提高芯片的處理能力,還能顯著降低功耗,這對于佩戴設備尤為重要,因為智能眼鏡要求持續(xù)的高效運算能力同時又不增加過多的電池負擔。該芯片在AI計算和圖像處理方面的強大能力,使得它成為AR眼鏡和智能眼鏡的理想選擇。

紫光展銳W517采用的是12nm工藝,雖然制程技術相對成熟,但其低功耗優(yōu)化和高集成度技術使得它仍在中高端產品中占據(jù)一席之地。W517專為智能穿戴設備設計,能夠滿足5G連接和高清視頻處理的需求,這對于未來的AI眼鏡尤為關鍵。

除了工藝性能之外,AI眼鏡還需要強大的圖像和視頻處理能力,也表示要支持更好的ISP性能。

高通驍龍AR1芯片支持14-bit雙ISP(圖像信號處理器),這是一個較為先進的圖像處理技術,能夠提供更高質量的圖像輸出,支持高達1280x1280分辨率,并能夠在60fps(每秒幀數(shù))的高幀率下保持圖像的流暢性。

總結:AI眼鏡能否帶來新的增量?

據(jù)筆者了解,目前市面上主要出貨的主要就兩款芯片方案:高通AR1和展銳W517。目前大多是10幾人的小方案公司在做方案,基本都是做出DEMO打算參加2025年的CES展。

據(jù)最新消息,恒玄將在2025年推出整合ISP、藍牙、WIFI、MCU的單芯片方案,工藝也將維持在6nm。

筆者之所以看好AI眼鏡的發(fā)展,是因為與AI手機、AI PC、AI耳機等概念不同,AI眼鏡帶來的是增量,而其它的AI概念產品只是傳統(tǒng)的產品的升級,總量依然不變。目前的消費電子市場,最大的問題就是缺乏增量,只有增量才能帶來新的機會。

不過,目前的AI眼鏡產品可能也只是過渡性產品,未來可能會向帶屏的更高級別的AR眼鏡演進,例如Meta計劃在2025年推出帶有顯示屏的Ray-Ban智能眼鏡,預計會顯著提升用戶體驗。此外,長期佩戴的舒適性、續(xù)航、以及隱私等問題仍然是挑戰(zhàn)。

在這個過程中,筆者認為大廠前期基本上保持觀望,或者先出個幾十萬研發(fā)費給小方案公司團隊做,真正啟動要到明年中旬或下半年了。而一些初創(chuàng)團隊或跨界廠商反而有可能搶先試水,憑借價格和服務占據(jù)一定優(yōu)勢。而芯片廠商中,類似于聯(lián)發(fā)科這樣的頭部芯片廠商,也有可能等市場成熟后再下場收割。

高通

高通

高通(英文名稱:Qualcomm,中文簡稱:高通公司、美國高通或美國高通公司)創(chuàng)立于1985年,總部設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圣迭戈市,高通的基礎科技賦能了整個移動生態(tài)系統(tǒng),每一臺3G、4G和5G智能手機中都有其發(fā)明。高通公司是全球3G、4G技術研發(fā)的領先企業(yè),已經向全球多家制造商提供技術使用授權,涉及了世界上所有電信設備和消費電子設備的品牌。在中國,高通開展業(yè)務已逾20年,與中國生態(tài)伙伴的合作已拓展至智能手機、集成電路、物聯(lián)網(wǎng)、大數(shù)據(jù)、軟件、汽車等眾多行業(yè)。

高通(英文名稱:Qualcomm,中文簡稱:高通公司、美國高通或美國高通公司)創(chuàng)立于1985年,總部設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圣迭戈市,高通的基礎科技賦能了整個移動生態(tài)系統(tǒng),每一臺3G、4G和5G智能手機中都有其發(fā)明。高通公司是全球3G、4G技術研發(fā)的領先企業(yè),已經向全球多家制造商提供技術使用授權,涉及了世界上所有電信設備和消費電子設備的品牌。在中國,高通開展業(yè)務已逾20年,與中國生態(tài)伙伴的合作已拓展至智能手機、集成電路、物聯(lián)網(wǎng)、大數(shù)據(jù)、軟件、汽車等眾多行業(yè)。收起

查看更多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