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 終止項目“扎堆”材料端
    • 多家企業(yè)利潤由盈轉虧
    • 2024:更多挑戰(zhàn)
  • 推薦器件
  • 相關推薦
申請入駐 產業(yè)圖譜

眾多項目終止,鋰電產業(yè)“路在何方”?

2024/02/01
1694
加入交流群
掃碼加入
獲取工程師必備禮包
參與熱點資訊討論

去庫存或仍為2024年鋰電產業(yè)的主基調,材料企業(yè)將面臨愈發(fā)嚴峻的考驗。

“去庫存”成為2023年鋰電產業(yè)鏈的關鍵詞。

在此前的兩年間,鋰電賽道內熱錢涌動,新項目投建馬不停蹄,各環(huán)節(jié)產能迅速釋放。

到了2023年,受新能源車補貼退坡的影響,終端市場需求開始放緩、訂單不及預期,業(yè)內整體產能利用率偏低。

在供需錯配疊加碳酸鋰價格持續(xù)下跌的大環(huán)境下,電池廠商率先進入到清庫存狀態(tài),并迅速傳導至整個鋰電產業(yè)鏈。

當增量市場逐漸轉變?yōu)榇媪渴袌?,產業(yè)內開始積極尋求破內卷途徑。一方面,企業(yè)對待擴產的態(tài)度愈發(fā)謹慎,擴產項目在數量及產能上朝著“小而精”轉變;另一方面,多家企業(yè)選擇“斷尾求生”,諸多項目開始出現轉產、停產甚至終止的情況。

高工鋰電觀察到,鋰電終止項目多數集中在材料端。而在周期生存戰(zhàn)打響的2024年,鋰電材料企業(yè)或面臨著更嚴峻的挑戰(zhàn)。

終止項目“扎堆”材料端

新周期下,各環(huán)節(jié)鋰電企業(yè)“壯士斷腕”、優(yōu)化調整業(yè)務屢見不鮮,如珠海冠宇曾發(fā)布公告擬終止募資投建項目“重慶鋰電池電芯封裝生產線項目”。

而鋰電材料端更是扎堆出現項目終止的情況,范圍覆蓋了鋰礦、原材料及四大主材等各方面。

鋰礦方面,天齊鋰業(yè)、中礦資源、協(xié)鑫能科等企業(yè)在2023年相繼公告終止收購海外鋰礦項目;

原材料方面,2023年6月,協(xié)鑫能科發(fā)布公告,對發(fā)行可轉債方案募集資金的金額進行了調整,從不超過45億元調整為26.49億元,并刪除了“年產3萬噸電池級碳酸鋰項目”;

正極材料方面,2023年7月,百合花公告取消了此前計劃的“年產4萬噸電池級磷酸鐵鋰項目”及“年產3000噸電池級碳酸鋰項目”;寒銳鈷業(yè)在12月終止了“6萬金屬噸鎳高壓浸出項目”以及“26000噸/年三元前驅體項目”兩個鋰電項目;云天化則終止了用于投建20萬噸/年磷酸鐵電池新材料前驅體項目等項目的50億元定增事項;

負極材料方面,2023年8月,中元股份擬終止向洛陽正浩定增募資不超7.72億元。此前,中元股份曾公告,擬募集資金總額用于年產20萬噸高性能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一體化建設項目;

電解液方面,除了龍頭企業(yè)發(fā)布了項目終止建設的公告外,多氟多公將原計劃募資44億元的“年產10萬噸鋰離子電池電解液關鍵材料項目”縮減至僅募資15億元。

此外,材料端作為前兩年跨界企業(yè)切入鋰電賽道的重點領域,2023年多家企業(yè)則選擇結束相關布局。如明冠新材稱公司徹底剝離鋰電正極材料業(yè)務,日播時尚、*ST園城也公告宣布終止跨界鋰電的計劃。

多家企業(yè)利潤由盈轉虧

眾多鋰電材料項目終止的“背后”,都無法繞開行業(yè)內產能過剩的話題。在鋰電終止項目集中的正極材料和電解液領域,產能過剩的現象尤為明顯。

由于過去兩年“一哄而上”產能建設帶來的壓力,2023年正極材料產能利用率維持在40%左右。

其中,截止2023年底,中國磷酸鐵鋰產能已達511萬噸,產能利用率為45.1%;三元材料產量產能利用率則在40%左右。

電解液方面,相關數據顯示,2025年全球企業(yè)電解液產能規(guī)劃超600萬噸,對應需求300萬噸左右,產能已嚴重過剩。

開工率方面,材料端整體均維持著低負荷運轉。高工鋰電了解到,2023年磷酸鐵鋰開工率全年維持在50%附近,有的月份甚至不足30%;三元材料開工率為40%左右;電解液開工率則維持在3-4成,負極材料開工率為50%左右。此外,根據各家企業(yè)的公告,項目終止的原因均提及了鋰電池主要原材料之一的電池級碳酸鋰現貨報價下跌的問題。

材料企業(yè)一方面要面臨下游為避免存貨跌價損失、嚴格管理庫存帶來的市場需求增速轉弱的挑戰(zhàn),另一方面還要承受公司原材料采購成本及產品銷售價格均大幅下降的損失。

疊加產能過剩下開工率不穩(wěn)定的影響,單位生產產本降幅遠遠趕不上產品整體單位售價降幅,企業(yè)盈利能力明顯不足。

根據近期材料披露的2023年業(yè)績預告,除了三元前驅體龍頭企業(yè)中偉股份外,其他材料企業(yè)的凈利潤均出現不同程度的同比下滑,有些企業(yè)甚至由盈轉虧。

在此背景下,材料企業(yè)終止項目、收緊投資步伐或許是明智之舉。

2024:更多挑戰(zhàn)

值得注意的是,去庫存或仍為2024年鋰電產業(yè)的主基調,材料企業(yè)將面臨愈發(fā)嚴峻的考驗。

其一,在下游電池廠極致降本的壓力下,材料價格或面臨進一步下探。

相關數據顯示,近日方形磷酸鐵鋰動力電芯均價為0.38元/Wh,最低報價為0.33元/Wh,相較于2023年年初的價格已經腰斬。這將使得電池企業(yè)進一步拓展降本空間,向材料端要采購成本則成為不可忽視的一環(huán)。

近日弗迪電池在內部通知,當前采購降本空間依舊巨大,2024年將繼續(xù)加強非生產性物料的管理和控制,降本增效。此前蜂巢能源董事長兼CEO楊紅新在第四屆電池日也披露了蜂巢能源2024年的幾個核心經營指標,其中就采購成本+技術降本20%。

其二,行業(yè)內馬太效應加劇,“二八定律”使得中小企業(yè)面臨生存困境。

2023年以來,鋰電行業(yè)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高。其中,三元正極材料2023年CR10為80%,小幅增長1%,前三家企業(yè)的市占率由35%上升至38%;負極材料行業(yè)CR6集中度為78%,月出貨超千噸級負極企業(yè)不到15家,占據整個行業(yè)超80%市場份額。

電解液行業(yè)CR4占比達到72.8%,較2022年增加2.4個百分點。在此趨勢下,無論是對目前業(yè)內的中小企業(yè)還是賽道新進入者,都將面臨著激烈的市場爭奪戰(zhàn)。

其三,技術迭代升級下,企業(yè)需要在保證產品高質量的同時做到交付及時。

隨著下游電池端的不斷創(chuàng)新升級,材料企業(yè)也面臨著產品迭代加快的行業(yè)現狀。尤其在產能過剩的大背景下,高端產能、高質量產品成為鋰電市場的“硬通貨”。

這對材料企業(yè)的制造加工能力、規(guī)模交付能力都提出了更高挑戰(zhàn)。企業(yè)如何通過一體化布局等手段,提高產品品質、保證產品一致性是不得不思考的問題。

推薦器件

更多器件
器件型號 數量 器件廠商 器件描述 數據手冊 ECAD模型 風險等級 參考價格 更多信息
BSZ025N04LSATMA1 1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Power Field-Effect Transistor, 22A I(D), 40V, 0.0032ohm, 1-Element, N-Channel, Silicon,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 FET, TSDSON-8FL, 8 PIN
$2.25 查看
CL21A106KAYNNNE 1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apacitor, Ceramic, Chip, General Purpose, 10uF, 25V, ±10%, X5R, 0805 (2012 mm), 0.049"T, -55o ~ +85oC, 7" Reel
$0.17 查看
8PCV-03-006 1 TE Connectivity 30A, BARRIER STRIP TERMINAL BLOCK, 1 ROW, 1 DECK, ROHS COMPLIANT

ECAD模型

下載ECAD模型
$4.86 查看

相關推薦

登錄即可解鎖
  • 海量技術文章
  • 設計資源下載
  • 產業(yè)鏈客戶資源
  • 寫文章/發(fā)需求
立即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