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 相關推薦
申請入駐 產業(yè)圖譜

深度剖析:中國兒童智能手表市場

2020/05/07
160
加入交流群
掃碼加入
獲取工程師必備禮包
參與熱點資訊討論

在智能型手機發(fā)展趨緩之際,智能手表成為不少廠商關注焦點,加上 5G 環(huán)境發(fā)展,對于較注重通訊功能的兒童手表也成為一大助力。

中國市場是兒童手表產品發(fā)展最蓬勃之處,許多廠商皆有意投入更多資源,或將產品與經驗延伸到其他區(qū)域市場。然而,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兒童手表的供應和需求也出現變化。

?01 兒童手表功能與發(fā)展

?在智能手表發(fā)展初期,除了 Apple Watch、Samsung Galaxy Watch、Huawei Watch 等面向一般消費者的產品外,廠商也同時推出針對特定市場應用的產品,例如兒童手表、高齡者手表等。主打健康、安全的高齡者手表需要結合醫(yī)療資源,發(fā)展速度略為緩慢,而兒童手表以學習和安全定位等功能為主,加上具備通訊定位功能,可搭配 5G 議題,廠商更看好此市場發(fā)展?jié)摿Α?

▲小米兒童學習手表,source:小米

兒童手表主要功能為定位追蹤、通話求助、社群與應用服務等。追蹤定位和通話求助是為保護兒童安全,為兒童手表與一般智能手表的最大差異,亦是早期兒童手表主打特色。為了實現這些功能,兒童手表和手機一樣需要 SIM 卡與網絡服務,讓電信商樂于和廠商開展合作。?但消費者除了須花 100~250 美元左右購買產品,還得定期繳交網絡服務費,少則每月近 10 美元,多則如同申辦 1 支手機門號的費用,單就為了兒童的安全與通話功能而言,成本并不算低,因此家長不見得會買單,使得兒童手表產品雖很早就問世,但發(fā)展規(guī)模一直有限。?為了提高兒童手表產品價值,廠商開始將教育學習列為另一項主打功能,但因亞洲和歐美的教育環(huán)境不同,相關產品還是以亞洲市場為主。在教育上,歐美偏向讓兒童自由成長,故除了安全考量外,并不特意需要追蹤定位功能,亦不會對兒童做太多限制。

▲Apple Watch 3,source:Apple

相較之下,華人教育環(huán)境競爭激烈,家長習慣從小替孩子做好規(guī)劃,所以除了安全性需求,還希望功能可以延伸至教育學習、人格培養(yǎng)等方面,因此兒童手表除了原本的三大功能外,還會加上遠端的家長監(jiān)控與功能權限設置服務,也因此會搭載麥克風和相機模塊,以便追蹤兒童的活動軌跡(這與部分歐美兒童手表搭載相機模塊是用來拍照分享的意圖不同。)?然而,手表屏幕大多在 2 吋以下,要作學習相關的操控并不容易,加上與教育平板等產品功能重疊,使得教育學習功能只能是額外附加價值,無法成為消費者選購的主要誘因。

02 中國兒童手表市場

?在中國市場,為了因應家長需求,兒童手表的產品策略是朝向更特定的利基用途發(fā)展,也使得中國市場成為廠商目前的重點市場。

?

▲小米兒童學習手表,source:小米

隨著智能手表市場擴張,兒童手表在中國市場也有亮眼成績,但并不像一般消費端智能手表呈現年成長率持續(xù)攀升的現象,因為產品的用戶群較為特定,以 6~12 歲的小學生為主,所以市場會有規(guī)模限制,處在一個較穩(wěn)定的水平。?換句話說,會需要使用兒童手表的時間并不長,而且外型雖然每代產品會做變化與改良,但零組件規(guī)格卻是大概 2~3 年才有變化,不像一般消費產品日新月異,所以一般而言,兒童手表算是成長時期的過渡產品,不需要逐年汰換,因此市場出貨主要會集中在入學時期的新用戶購買潮,在人口規(guī)模穩(wěn)定的情況下,每年中國兒童手表市場規(guī)模預計將維持固定水平。?

03 兒童手表的硬件設計

?由于兒童手表產品發(fā)展很早,也屬于 IoT 產品之一,因此不少廠商的硬件設計和開發(fā)連網 IoT 裝置一樣,會以手機模塊為基準來修改。兒童手表主要零組件包括主板、芯片存儲器、GPS、通訊模塊、電池、相機模塊、麥克風、MEMS 傳感器、屏幕面板、外殼等,除了屏幕面板尺寸和智能型手機有很大差異外,其他都能以手機零組件來改造,進而壓低成本。?

▲小米兒童學習手表,支持 AI 識物,source:小米

日后一旦兒童手表利基定位確立,且每年出貨量可達千萬支水平時,領先廠商就會開始考量硬件規(guī)格的精致化,以與入門產品切割,預期最重要的硬件規(guī)格升級將出現在芯片、通訊、相機模塊與面板等。?首先,芯片與通訊是一體兩面,芯片支援的通訊規(guī)格也會影響兒童手表的通訊類型選用。兒童手表主要會從 2G 開始支援,因為一般使用只需簡單定位和少量通訊,所以采用 2G 門號價格相對最便宜;但電信商也會希望用戶升級到 3G/4G,甚至是 5G 頻段,因此大多數兒童手表雖并未指定特定電信商,而是讓使用者自行購買 SIM 卡和門號,但同樣也會希望電信商支持,才會從 2G 一直支持到 4G 通訊。?

▲小米兒童學習手表,可以視頻通話,source:小米

相比其他智能手表產品,兒童手表價值更依賴通訊功能,這也使得兒童手表市場成長后,芯片廠商也開始感興趣,包括 Qualcomm、聯(lián)發(fā)科、瑞芯微、紫光等各芯片廠商皆有投入。?Qualcomm 從 2016 年開始發(fā)表的 Snapdragon Wear 系列,就是提供給智能手表的專用芯片,而因 Snapdragon Wear 特色在于 4G 通訊,故步步高等兒童手表廠商對其芯片采購量,反而比華為、Fossil 等一般智能手表合作伙伴需求來得高,也使 Qualcomm 支援到 4G 高階兒童手表會較具優(yōu)勢。

至于聯(lián)發(fā)科等其他芯片廠商,多數的兒童手表芯片產品都聚焦在 2G/3G,加上芯片售價相比 Qualcomm 產品來得實惠,使不少品牌選用聯(lián)發(fā)科等其他芯片廠商產品,例如小天才 Q2 即采用紫光展銳的芯片。?在相機模塊部分,相對歐美兒童手表產品大多采用 200 萬畫素,甚至沒有相機模塊的設計,中國兒童手表產品往往都是 500 萬畫素,甚至更高可到 800 萬畫素,步步高旗下小天才的 Z6 更是將雙鏡頭設計作為產品特色。由使用情境及需求來分析,中國兒童手表主要應用于環(huán)境拍攝,讓家長能掌握兒童處境,所以需要較好規(guī)格的相機模塊,并搭配廣角設計。由于中國業(yè)者的產品營銷策略習慣規(guī)格競賽,自然導致相機模塊數量和解析度向上攀升。?在面板部分與一般智能手表相同,同樣偏向采用 AMOLED,不過形狀設計上會以方形表面為主,故兒童手表面板大多是另一批規(guī)格產品,不會與一般智能手表混用,且面板規(guī)格變化性不會太大,可能數代產品皆會采用相同規(guī)格,這也是面板供應與一般智能手表區(qū)分開來的原因。

?04 智能手表未來發(fā)展與疫情影響分析

?因智能手表產品受到重視,讓廠商投入更多資源發(fā)展,將連帶使得兒童手表市場吸引更多廠商投入而提高競爭壓力。但兒童手表相較于一般消費性電子產品,市場特性穩(wěn)定且封閉,所以單純的競爭加劇無法打破目前領先廠商優(yōu)勢,真正帶動產業(yè)變化還是 5G 時代下的應用服務發(fā)展。?5G 對兒童手表的影響與智能型手機強調網速增加的價值并不相同,而是 5G 會帶動網絡服務朝更多元化、更細致的發(fā)展,其中就包括兒童應用服務。

目前兒童手表應用服務對兒童和家長有時是矛盾的,例如家長總會希望功能越簡單、越不會令兒童學習分心越好,但兒童則希望有新奇好玩的應用;雙方需求出現矛盾,無法同時被滿足,主要也是封閉式環(huán)境導致,廠商不會有太多資源投入更細致、更多元且同時滿足兒童和家長的應用服務。?

▲小米兒童學習手表,source:小米

不過,隨著 5G、物聯(lián)網、網絡服務發(fā)展,更多功能將會涌入兒童手表市場,例如 QQ 兒童手表版和支付寶訂制零錢包等功能,就是在嘗試為兒童手表創(chuàng)造更多價值,當這些新功能應用受到家長和兒童接受,原先具備優(yōu)勢的廠商很難繼續(xù)維持原本封閉的生態(tài)系,否則有可能面臨市占流失。?此外,隨著競爭加劇,廠商勢必也希望擴張原本的用戶年齡層,以增加市場規(guī)模,例如從 12 歲升高至 15 歲等;但從市場情況來看會有不小難度,畢竟 11~12 歲年齡的兒童會開始傾向一般消費產品,而非功能受限的兒童手表。

故就短期來看,兒童手表因客戶群年齡層的限制,難以快速擴大市場。未來隨著 5G、物聯(lián)網與網絡服務發(fā)展,帶動兒童手表功能多元化,這些新應用功能推向全球后,有機會讓兒童手表市場規(guī)模擴張。?目前整體科技產業(yè)最關注的仍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以兒童智能手表市場來看,市場規(guī)模并不會有明顯的修正,一方面是產品出貨高峰在開學前暑假,另一方面兒童智能手表也象是另類開學必需品,故還是會有穩(wěn)定需求。

不過,生產方面則會面臨較大問題,因為 2020 年第一季損失的產量必須在第二季填補回來,才能趕上 6~9 月開學前采購需求,也將使得兒童智能手表的供應鏈較一般智能手表供應鏈面對更大壓力。

相關推薦

登錄即可解鎖
  • 海量技術文章
  • 設計資源下載
  • 產業(yè)鏈客戶資源
  • 寫文章/發(fā)需求
立即登錄

聚焦AI人工智能,研究人工智能產業(yè)發(fā)展。專注領域:機器人、智能駕駛、智能硬件、智慧醫(yī)療、智慧城市、智慧家庭、智能家居、AI芯片、智能生產和智慧物流等。此文章首發(fā)于AI人工智能產業(yè)研究微信公眾號(ID:AIchanyan),如需轉載請聯(lián)系原作者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