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 相關推薦
申請入駐 產業(yè)圖譜

晉華落寞 長鑫疾行 | 中國DRAM廠商的王者夢

原創(chuàng)
2019/12/26
272
加入交流群
掃碼加入
獲取工程師必備禮包
參與熱點資訊討論

與非網 12 月 26 日訊,如果為風水輪流轉添加注解,那么存儲芯片領域則是最佳實例;而如果為“打臉”戲碼尋找主角,存儲芯片業(yè)內廠商們則當仁不讓。

彼時,包括英特爾、IBM、摩托羅拉、美光、Mostek National 以及德州儀器在內的廠商,鑄就美國包括 DRAM 在內的整個內存領域霸業(yè)。

上世紀 70 年代中期,日本半導體靈魂人物垂井康夫率領日立、NEC、富士通、三菱與東芝,以政府貸款與稅費優(yōu)惠等措施,向美國發(fā)起飽和攻擊,僅用了 10 年時間便占據內存領域 50%市場份額,從美國手中奪下皇冠。

圖源 |?russianconcouncil.ru

?

幾乎與日本內存產業(yè)騰飛同一時期,韓國破釜沉舟并以 10 年的自殺性投資,且正值美國對日本發(fā)起反傾銷,日本半導體出口美國受到毀滅打擊,三星借此借此崛起,將日本趕下半導體神壇,同樣也包括存儲芯片市場。

美國、日本與韓國在存儲領域多次起承轉合的王者更迭,目前在 DRAM 市場已形成三巨頭的寡頭壟斷局面。截止目前,三星市占達 43.9%,緊隨其后的是 SK 海力士(29.5%)與美光(23.5%),三家總市占接近 97%。

如果此時提及中國存儲芯片廠商沖擊韓國三星們的市場地位,可能會顯得不合時宜。但回溯到上世紀 60 至 90 年代,又有誰想到,日本在內存方面擊敗美國后,隨后慘敗給韓國?

正如海外知名半導體論壇分析師 Robert Maire 所言,考慮當前主流存儲廠商仍掙扎于市場供過于求旋渦中時,以及全球政治局勢與資本傾斜,有理由相信,以合肥長鑫為首的 DRAM 廠商,有較大機會突出重圍,挑戰(zhàn)韓國霸主地位。

奇夢達技術授權 避開制裁戲碼

長江存儲、合肥長鑫與福建晉華被稱為中國存儲三劍客,是本土半導體打破海外廠商壟斷的希望。前者聚焦 NAND 閃存芯片的研發(fā)與生產,而后兩家企業(yè)的業(yè)務則針對 DRAM 存儲器。

2018 年 11 月,由于與美國 DRAM 存儲器巨頭美光之間的訴訟糾紛,福建晉華被美國列入出口管制的實體名單,中國臺灣聯電隨機宣布暫停對其提供技術與研發(fā)支撐,直接導致晉華生產與運營陷入停滯狀態(tài)。

而彼時,晉華生產車間內已有 200 臺設備就緒,并計劃在 1 個月后的年底投入小規(guī)模量場試驗,官方預計今年初可實現量產,并有很大機會成為首家量場 DRAM 存儲器的本土廠商。

至此,長鑫成為本土 DRAM 突圍短期內唯一的希望。今年 9 月,長鑫宣布 12 英寸 DRAM 生產線已經提前投產,據悉投產的 DDR4 芯片通過了多個國內外大客戶驗證,將于底會正式交付,這將有助于替代進口 DRAM。

圖源 | 長鑫

另外,正如長鑫董事長兼 CEO 朱一明表示,長鑫核心技術來自奇夢達(Qimonda),后者自 2006 年從母公司英飛凌剝離后一路開掛,DRAM 產品銷量并穩(wěn)居全球第二,300mm 晶圓領導者和 PC 及服務器 DRAM 產品市場最大的供應商之一,戲劇化的是三年后其申請破產。

長鑫通過與奇夢達的合作,共將一千多萬份 DRAM 相關的技術文件(大小約 2.8TB)收入囊中,截止目前共有 1.6 萬項專利申請,據悉長鑫方面隨后對部分技術細節(jié)進行修改,以規(guī)避美國方面的實體名單出口制裁。

綜上,長鑫由于可追溯的專利技術,以及提前在風險規(guī)避方面的布局方面,因此其在中美貿易戰(zhàn)不穩(wěn)定局勢下,仍具備相對穩(wěn)定的發(fā)展空間。

擁抱主流架構 創(chuàng)新技術探索

技術方面,目前長鑫面對的最大質疑為奇夢達技術聚焦在溝槽式路線,長鑫作為繼承者卻選擇堆棧式技術方向。其實,奇夢達早前已提出過埋入式電柵三極管(Buried Word Line Transistor)的概念,最大限度提升三極管性能,而奇夢達可能只是生不逢時。

堆疊式架構在 2018 年成為主流,奇夢達基于埋入式電柵三極管的 46nm 產品,在當時已完成研發(fā)。但同年金融危機的爆發(fā),致使 DRAM 價格斷崖式下滑,奇夢達堆疊式技術還正式進入量場階段,便于 2009 年宣告破產,隨后該項技術 / 方案被無限期雪藏。

圖源 | EE Times

業(yè)內人士稱,通過對比三星、SK 海力士與美光的主流 DRAM 產品與方案,均與早前奇夢達的堆疊式架構有異曲同工之妙,包括 DRAM 單元三極管以及蜂窩式電容結構等,也從另一角度說明各廠商間的殊途同歸。

而值得一提的是,長鑫從奇夢達手中接過堆疊式架構的相關技術專利,并通過引入雙重圖案對準(SADP)以及四重圖案對準(SAQP)等技術,并從內外雙面電容逐漸走到外部的單面積電容(柱狀電容),成功將奇夢達的 46nm 平穩(wěn)推進至 10nm。

此外,先進晶圓代工工藝在摩爾定律影響下,已發(fā)展至 5nm 及以下制程,DRAM 工藝不可避免的也將走向 10nm 以下。因此,開發(fā)環(huán)繞式三節(jié)晶體管結構 GAA(Gate-all-around)以及其他新型的存儲器技術等是大勢所趨。

長鑫方面的消息是,該公司已開始在 HKMG、EUV 和 GAA 等新技術方面的探索。長鑫采用從研發(fā)到生產的 IDM(Integrated Device Manufacture)的模式。截止目前,一期廠房設計月產能 12 萬片 12 英寸晶圓,裝機月產能 2 萬片,正在評估年底月產能 4 萬片的可行性。

設備利用率低 產能有待提升

目前來看,長鑫在產能為每月 2 萬片,與巨頭三星們的不可同日而語。但無法忽視的是中國廠商在技術與生產層面達到相應水平后,不計成本以占領市場份額的激進方式,以及本土市場強大的需求與消化能力。因此,市場潛力也是分析師 Robert Maire 看好長鑫的主要原因。

此外,鑒于傳統 DRAM 廠商追逐利潤的運營模式,在產能保證前提下,如果長鑫強勢發(fā)起市場攻占策略,之于原本脆弱的 DRAM 供需市場將是重磅炸彈,若傳統廠商保持價格不變來應對,直接的后果則是新一輪 DRAM 產品大規(guī)模堆積。

三星在行業(yè)低谷期多次利用“反周期”定律,加劇行業(yè)虧損,迫使同行業(yè)企業(yè)破產,最終牢牢占據行業(yè)頭把交椅。而可以預知的是,在不遠的將來,長鑫也將由可能具備向三星發(fā)起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挑戰(zhàn)。

圖源 | Seeking Alpha

產能方面,中國具有實現包括 DRAM 在內的存儲芯片量產的能力。舉個簡單的例子,中國市場占據美國半導體系統控制與產出管理設備廠商 KLA 全年營收的 1/3,但中國廠商的半導體相關產出卻沒有達到全球 1/3 的規(guī)模,特別是在 DRAM 在內的存儲芯片領域的產能。

因此,該現象說明在半導體生產設備的利用率方面,中國廠商還存在巨大的進步空間,但是隨著設備利用與磨合的進一步深入,本土廠商在短時間內,仍有較大機會在現有設備資源情況下,釋放相當大部分的產能。

寫在最后

復盤 DRAM 歷史發(fā)展,審視以長鑫為代表的本土廠商,擁抱主流技術(堆棧式架構)與創(chuàng)新型存儲技術的引入,本土強勁的內需驅動,技術專利糾紛風險的規(guī)避,以及生產設備釋放的產能潛力。

因此,與其唱衰,不如多點陽光,以夢為馬,靜候長鑫在 DRAM 市場突出重圍的好消息。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