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Fi是移動設備革命的無名英雄,甚至有人聲稱Wi-Fi才是真正的互聯(lián)網?;仡櫄v史,蘋果強制在手機中集成Wi-Fi功能是智能手機市場爆發(fā)的原因之一,現(xiàn)在Wi-Fi已經成為智能手機、平板電腦與筆記本的標配,方便用戶在家里、辦公室與公共場所隨時隨地連上網絡。
Wi-Fi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80年代,當有線網絡(例如以太網)剛剛發(fā)展時就有人開始研究無線網絡了。下面就講述一下在無線網絡發(fā)展史上的三位先驅的故事。
Michael Marcus
1980年,一個名叫Michael Marcus的工程師提出設想,把900MHz的工業(yè)、科學、醫(yī)療頻段拓展到2.4GHz和5.8GHz頻段上去,Marcus在理論上證明了2.4GHz與5.8GHz這兩個不需要授權費用的頻段將會激勵科技企業(yè)更多的創(chuàng)新,從而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
Marcus推動將ISM波段擴展到2.4G與5.8G
在Marcus5年不間斷地推動下,1985年聯(lián)邦通信委員會(FCC)終于放開了2.4GHz與5.8GHz頻段,并把這兩個頻段成為垃圾頻段(garbage band),允許微波爐與射頻遙控玩具在無授權費的情況下使用這兩個波段。但是,聯(lián)邦通信委員會強制使用這些新免授權費頻段的產品使用擴頻技術,以避免干擾到已存在的其他ISM波段設備。
Marcus如今在哪里?
Marcus現(xiàn)在是坐落于華盛頓的Marcus頻譜解決方案公司的首席顧問,他向用戶提供無線頻譜相關的技術服務,例如認證與培訓。
Victor Hayes
在1980年代,IT設備制造商NCR公司面臨著一個問題:它的零售商客戶經常要更改室內的裝修與布局,當客戶改過裝修或布局以后,NCR提供的收銀設備就要重新布線,再連到計算機服務器上去。所以在1988年,NCR決定開發(fā)無線收銀設備,這種設備將工作在不需要授權的射頻波段,NCR公司請技術專家Victor Hayes來評估這項技術的前景。
Hayes是IEEE 802.11前十年的領導人
最終來自NCR與AT&T的工程師團隊在1991年的荷蘭Neuwegein開發(fā)成功了Wi-Fi技術,第一款采用Wi-Fi技術的產品被稱為“WaveLAN”,速度為1Mb/s到2Mb/s,是一種以無線方式工作的收銀系統(tǒng)。
Hayes是IEEE 802.11標準工作組的第一任主席,IEEE 802.11工作組在1997年完成了無線標準的制定。Hayes是荷蘭人,1974年加入NCR公司,由于他在建立和管理IEEE 802.11無線網絡標準工作組當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Hayes常被稱為“Wi-Fi之父”。
Hayes如今在哪里?
Hayes現(xiàn)在是荷蘭Delft大學的高級研究人員,負責研究靈活無線頻譜管理技術。
Bruce Tuch
Bruce Tuch參與WaveLAN研發(fā)時是一名在貝爾實驗室(隸屬于AT&T)工作的射頻工程師。后來Hayes和Tuch都加入了IEEE,當時IEEE已經為以太網建立了802.3的標準,因此Hayes和Tuch成立了新的委員會開發(fā)802.11的標準,這就是建立無線網絡標準的開始。
Tuch是Wi-Fi開發(fā)早期的領導者之一
在WaveLAN開發(fā)與IEEE 802.11標準建立過程中,Tuch都做出了自己的貢獻。之后他繼續(xù)在杰爾系統(tǒng)(Agere System)荷蘭烏特勒支系統(tǒng)工程中心進行Wi-Fi的技術開發(fā)。
Tuch如今在哪里?
Tuch如今在荷蘭阿姆斯特丹生活,他是PowerOasis負責技術開發(fā)的副總裁。 PowerOasis專門為新能源市場提供全套的移動設備通信解決方案。
更多內容,請訪問與非網Wi-Fi專區(qū)
與非網編譯,未經許可,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