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改變生活,我們每一個人或多或少的享受著技術進步帶來的福利。
5G網絡讓數據的遠程傳輸變得快速,由千里之外的醫(yī)生主刀一場遠程實時手術,這種看起來有一些魔幻的事情,已經成為現實。
AI這個新技術的出現,會給我們的健康生活帶來什么改變?
今天,和文檔君一起聊一聊吧!
1、健康生活為什么需要AI?
人生天地間,總有一些最樸素的愿望:健康一生。
懷抱這樣的主觀美好期望,客觀地去面對那些可能會遇到的疾病,這才是真實鮮活的人生。
實際上,億萬年來,人類已經在不斷觀察日升月落、山高水長、春華秋實、冷熱寒暑、喜怒哀樂等等事物的基礎上,識別出有價值的信息,形成了各種健康經驗和知識。
例如:立春后的氣溫波動大,冷暖交替頻繁,人們根據天氣的變化而增減衣物,注意保暖,可以有效地避免風寒感冒。
在這些經驗、知識的指導下,我們也許可以延緩或者避免某些疾病的到來。
在AI出現之前,普通人獲取各種健康經驗和知識的話,一般會遇到以下的困難:
- 前人的經驗和知識浩如煙海,很難完全學會和掌握。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特的個體,有些經驗和知識,可能無法完全適合特定的個體。雖然可以在網絡上搜索,但是有些信息的正確性無法保證,所以還是不能拿來用。
在AI出現以后,也許每個人都可以擁有專屬的、智能的健康專家:
- 遇事不決,可問AI:AI都已經部署到手機中,讓我們隨時詢問、及時得到回應。邏輯推理,減少幻覺:日新月異的AI已經大幅度降低了不恰當的“幻覺”回答,擁有邏輯推理能力的AI開始具備足夠的智能。健康數據,匯總分析:將各種電子設備中記錄的數據,比如:心跳、血壓、血氧等等健康數據,交給AI進行匯總分析,生成每個人專屬的健康報告。
這不,文檔君把自己的一些基礎信息提交給AI,由AI生成了為期3個月的健身計劃。AI充分考慮了我的個人喜好、可行的運動項目、要達成的健身目標等等因素,屬于完全的量身定制,簡直不要太棒了!
2、醫(yī)療為什么需要AI?
科學家們普遍認為:人體是一個復雜而精密的系統。
這個系統由很多組件構成,組件之間通過密切協作,實現整個系統的正常運行。
診斷
人體系統中任何一個組件出現問題,醫(yī)療人員通過各種儀器掃描這個組件,獲取到基礎數據。例如:X光片、CT掃描和MRI圖像。
一般情況下,基礎數據就只是一些數字、指標,還需要有經驗的醫(yī)療人員作出判斷:這些基礎數據中,是否存在異常情況。
有了AI以后,AI可以在分析大量健康的基礎數據上,與存在異常情況的數據進行對比,從而幫助醫(yī)療人員快速地識別病變區(qū)域。
例如:某醫(yī)院構建的AI影像診斷系統,可以將單份報告的診斷時間減少40%,將漏診誤診率降低80%。
手術
除了診斷,AI在手術中的應用也日益廣泛。
機器人手術系統如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已經在許多復雜的手術中展現出卓越的性能。例如:某醫(yī)院采用的AI關節(jié)機器人,通過AI的術前規(guī)劃,可以將手術中的截骨精度提高到0.1毫米。
這些系統通過高精度的機械臂和3D高清視覺系統,為醫(yī)療人員提供了更加穩(wěn)定和精確的操作環(huán)境。
此外,AI還能夠通過實時數據分析,為醫(yī)療人員提供最佳的手術路徑建議。
治療方案
隨著基因測序技術的發(fā)展,個性化醫(yī)療成為可能。
AI能夠處理和分析大量的基因數據,幫助醫(yī)療人員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
例如,在癌癥治療中,AI可以通過分析患者的基因信息,預測藥物反應,從而選擇最合適的治療方案。
3、我們可以完全依賴AI嗎?
AI這么好用,可以拿來解決健康生活和醫(yī)療中的所有問題嗎?
答案是:不能。
AI的落地,還需要面對很多困難:
數據的安全保障:醫(yī)療數據,大多是具備隱私性的個人數據,都交給AI處理的話,需要AI具備較高的數據安全能力。
疑難疾病依然待解決:科研人員對一些疾病的研究,依然在進行中。AI依據的是已有的經驗和數據,無法處理某些未知的疾病。
道德倫理更加復雜:AI處理的是數據,解決的是技術問題。復雜的道德倫理問題,已經超越了AI的能力范圍。
AI作為一個工具,幫助普通人或者醫(yī)療人員從簡單的重復性勞動中解脫,讓人們提高效率、專注于解決難題,還是很有效的。
人與AI的協作,是目前最好的模式:以人為主+AI為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