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三星S25系列在國內正式發(fā)布,作為目前國內市場的海外AI手機「獨苗」,三星將多項AI功能融入到One UI 7底層,打造了一套獨特且完整的AI體驗。不過考慮到性價比不是三星S系類的核心賣點,不少用戶都擔心只靠S25/24/23和Fold系列能否撐起三星AI生態(tài)的大旗。
對此,三星給出的回復也非常直接:3月2日,MWC(世界移動通信大會)25 正式開幕前一日,其正式發(fā)布中端、入門手機Galaxy A56、Galaxy A36和A26,其中A56和A36均支持「AI」功能。但奇怪的是,雷科技發(fā)現(xiàn),三星對「AI」的理解,跟其他品牌似乎有些不同。
硬件配置一般,AI功能先行
先說配置,三星A56采用了三星自研的Exynos 1580芯片,提供8+128GB和8+256GB兩種存儲版本。由于這款手機暫時未在中國發(fā)布,我們暫時無法確定三星是否還提供驍龍處理器的版本。屏幕方面,三星為A56配備了6.7寸FHD+ SuperAMOLED屏幕,最高刷新率達120Hz,但網站并未標注最低刷新率。相機方面,三星A56采用經典的50MP+12MP+5MP三攝像頭模組。沒錯,早已被國產手機品牌放棄的5MP微距相機依舊出現(xiàn)在A56身上。不過和其他三星手機不同的是,A56的相機模組改用了全新的設計語言:三個相機不再是獨立的小凸起,而是像曾經的iPhone X那樣用一個完整的黑色「紅綠燈」包起來。
除此之外,A56還通過IP67測試,配備了5000mAh電池??紤]到實際情況,A56的無線充電自然是「沒說就是沒有」。A36的整體配置大體上與A56一致,僅處理器改為高通驍龍6 Gen3,內存降低為6GB起步。另外,A56提供7年(到2032年)系統(tǒng)安全更新,A36只提供6年(2031)。售價方面,A56起步價為499美元,A36起步價為399美元。
說完客觀的配置,接下來我們該講講「主觀」的部分了。在三星新聞稿中,此次發(fā)布的A56、A36以及更低端的A26均支持Awesome Intelligence(超慧玩)。注意,這里的Awesome Intelligence并不是三星S系列所用的Galaxy AI,而是另一個縮寫是AI但功能不同的「AI」。
具體來說,這個「超慧玩」提供了基本的AI功能,比如One UI 7 AI交互系統(tǒng),來自Google的Circle to Search「一圈即搜」功能,和可以消除圖片中元素的「對象橡皮擦」。另外,A56還獨占「最佳表情」功能:手機可以從一系列照片中選擇最多5個人的表情,再合成在一張照片上,避免合影時眨眼等情況。也就是說,三星A56「支持AI,但沒完全支持」。
降低AI手機門檻,三星與蘋果不謀而合
說實話,在高度內卷的中國手機市場,除非三星A56/A36的國行售價與海外定價「脫鉤」,否則這兩款手機在國內的銷量恐怕不容樂觀。但如果我們把視線從三星身上脫離,看向整個海外手機市場,不難發(fā)現(xiàn)三星A56/A36的市場定位和產品目標其實非常清晰——把AI手機的門檻打下來。
以三星自己為例,在S24首發(fā)Galaxy AI后,三星僅向S23系列開放了相關功能的更新,始終將Galaxy AI功能鎖定在高價的核心旗艦手機上。當然,三星的Galaxy AI大量依賴本地算力,在非旗艦手機上運行稍有難度。但國內廠商已經用實打實的產品證明,本地+云端、或純云端的AI功能同樣可以滿足用戶對AI的熱情。
而此次發(fā)布的A56系列,其核心任務就是拉低三星用戶使用AI的門檻,讓三星AI功能不再是少數(shù)用戶的「特權」——在2024年全球手機銷量排行榜中,三星共有四款手機打入了全球銷量前十,分別為A15 5G(全球第4)、A15 4G(全球第6)、S25 Ultra(全球第7)和A05(全球第10),可以說是三星在全球市場的占有率,幾乎就是靠中低端機換來的。這其實也是三星推出「超慧玩」,將部分可以依賴外部算力的AI功能從Galaxy AI中抽離的原因。不可否認,用Awesome Intelligence來代替Galaxy AI,總給人一種偷梁換柱的感覺。但從使用場景來說,這確實是三星當前擴大AI覆蓋面,增強用戶體驗和對AI感知度最好的辦法。
有趣的是,推出硬件縮水手機,嘗試用中端手機拉低AI使用門檻、擴大AI用戶覆蓋面的并不只有三星一家——前段時間發(fā)布的iPhone 16e,其實和三星A56做的是同一件事。甚至連Google推出Pixel a系列,其目的也是進一步擴大AI覆蓋的用戶群體,讓更多用戶能以更低的成本進入到自己的AI生態(tài)圈中??梢哉f,「AI下放」已經成為了2025年手機市場的重頭戲。如何讓中低端手機也能用上AI、用好AI,也將成為2025年手機品牌主要發(fā)力點。
讓AI手機更便宜需全產業(yè)一起努力
幸運的是,和海外手機品牌緩慢的動作相比,國內手機品牌在「讓更多人能用上AI」,或者說「AI普惠」方面的速度要快的多。近年來,中國手機廠商在AI普惠化方面動作頻頻。得益于中國手機市場的內卷,各國產手機品牌早已在走量的中端手機中使用原定用于「次旗艦」的芯片。這種「越級打法」讓原本僅限于旗艦機的高階語音助手、AI修圖功能打破兩千元的價格下限,向著兩千元價位的手機靠近。再加上近期國補優(yōu)惠,部分AI手機在國補后到手價更是來到1300元。當然,能有這樣的成果,既離不開國產手機品牌的努力,也少不了國產AI企業(yè)的貢獻。DeepSeek等中國AI企業(yè)的出現(xiàn),讓國產AI算法優(yōu)化在算力要求和資源消耗上更為輕量,再加上國產生態(tài)本土化供應鏈的成本優(yōu)勢,最終能讓中低端機型也用得起AI功能,實現(xiàn)AI在更多價位段的普及。但話又說回來,這種利用云端算力替代本地算力的做法,從技術的角度看其實也有些投機取巧。畢竟如果「手機+App+云端算力」也能被稱之為AI手機,那只要能上網的設備都能被稱之為AI手機——打開DeepSeek網頁版就行。
就目前AI手機行業(yè)來說,行業(yè)的發(fā)展遠遠超過了AI行業(yè)的規(guī)范和監(jiān)管。人人都有AI手機固然是件好事,但在實現(xiàn)「人人有AI」之前,我們更需要對AI手機行業(yè)作出規(guī)范,明確怎樣的手機才算是AI手機。擺在我們面前的問題是,目前手機行業(yè)仍缺乏AI手機的具體標準:各品牌都將AI手機的「及格線」劃定的足夠低,讓自己的「瀏覽器」選手也能低分飄過。當然,事情也不能只看壞的一面。在某些品牌還在搶著定義「下限」時,也有大量國產手機品牌正在突破AI手機的上限。
以即將舉行的MWC 2025為例,真我、魅族、小米、榮耀都已經官宣將在MWC 2025期間舉行發(fā)布會,其中真我將發(fā)布旗下首款可換鏡頭影像旗艦概念機、魅族也將帶來魅族22系列等新品。雷科技也派出了報道團,正在巴塞羅那現(xiàn)場為大家?guī)碜钚碌膱蟮?,歡迎大家關注。說回AI手機,從產品表現(xiàn)上看,目前手機領域「AI貼標」的情況在我看來還顯得有些隨意;但在智能時代的大浪潮下,哪怕是基于云端AI實現(xiàn)的AI功能,其實也在逐步推動著行業(yè)革新。等到標準落地、技術成熟,再回望這些摸著石頭過河的機型,也許會發(fā)現(xiàn)它們雖然不完美,但也正是這些不完美的機型,奠定了未來的AI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