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 █ 安裝和配置過程
    • █? ?開機和使用過程
    • █ 總結
  • 相關推薦
申請入駐 產業(yè)圖譜

云電腦的真實使用體驗

2024/10/22
3151
加入交流群
掃碼加入
獲取工程師必備禮包
參與熱點資訊討論

最近這幾年,關于云電腦的宣傳越來越多。

小棗君之前曾經給大家介紹過云電腦(鏈接)。簡單來說,它屬于云計算的一個應用。通過在云端虛擬出一些虛擬電腦,然后讓用戶可以遠程使用(仍然需要借助本地電腦,但是配置可以很低)。

云電腦的優(yōu)點很多,包括隨時隨地接入(只要有網絡,對本地電腦配置要求不高)、配置彈性伸縮(可以隨時增加或減少CPU、內存、硬盤等)、運維簡化(企業(yè)管理員可以集中管理)、安全增強等。

此前,云電腦一直都是面向政府企業(yè)客戶,用于學校教室、辦公電腦、柜臺網點等場景。

如今,越來越多的云電腦廠商,開始推出面向個人用戶的云電腦產品,讓我們普通老百姓也有機會體驗一下。

小棗君關注云電腦很久了,一直都想試一下。前段時間參加云棲大會,剛好獲贈了一張無影云電腦體驗券。于是,我周末在家,專門進行了試用。今天,我給大家匯報一下試用感受。

這篇文章并非軟文。我將基于我個人使用需求和習慣進行客觀介紹,僅供大家參考。

安裝和配置過程

阿里云的無影云電腦,安裝過程還是比較簡單的。

首先,在本地電腦上下載安裝一個“無影云電腦”的軟件(大約100MB)。然后,雙擊啟動安裝,一路“下一步”,就可以了。

安裝成功后,啟動軟件,會有一個“企業(yè)版”和“個人版”的選擇。我們選“個人版”。

然后是掃碼登錄。登錄后,會進入這個界面:

頂部菜單一共有3個類別,分別是個人云電腦、家庭云電腦、云游戲

云游戲里,有前段時間很火的“黑神話悟空”和“鳴潮”。這些都屬于高配置。

我還是先試一下基本的個人云電腦。

回到主界面,點右上角的“訂購/兌換”,可以先兌換體驗券贈送的時長。如果沒有體驗券,那么新注冊用戶也可以實名認證后獲贈一個“黃金版”體驗券,免費用1個月。

這里要特別說一下阿里無影云電腦的計費機制。

無影個人云電腦并沒有采用傳統(tǒng)的包月包年計費方式。因為它的配置是可以變更的,所以,它引入了一個叫做“核時”的概念。CPU和內存,有不同等級的搭配配置,對應不同的“核時”計費標準,如下圖:

配置越高,核時計費標準就越高。

假如你一共擁有40核時的余額,那么,4vCPU/8G內存的低配置,你能用10個小時;12vCPU/46G內存/11G顯存的高配置,你只能用0.7小時。

我的鉑金版體驗券,贈送了4200核時(1年有效期),如果用4vCPU/8G內存的低配置,可以用1050小時。

如果直接購買核時包,價格如下:

4000核時,一年是154.9元。

再舉例一下:一臺低配的電腦(4vCPU/8G內存),如果每天用8小時,一年用250個工作日,累計是2000小時,消耗8000核時,費用大約是300元每年,感覺還是蠻便宜的。

性能版(16vCPU/32G內存),價格是低配版的4倍。電競版最貴,價格是低配版的15倍。

好,我們繼續(xù)。

兌換了贈券之后,就有一個待配置的云電腦:

點立即配置,就可以開始創(chuàng)建云電腦。

可以創(chuàng)建一個新電腦,也可以導入鏡像。導入鏡像,就是如果你之前創(chuàng)建過云電腦,可以生成一個鏡像,這邊直接導入。相當于復制一下。

可以選擇常用區(qū)域。這個和云電腦部署的數據中心有關,建議按真實情況選擇:

選擇操作系統(tǒng)。

可供選擇的選項不多,只有Windows Server 2022以及Ubuntu 20.04兩種。一般來說,我們都是選擇Windows。

這里就是選擇配置了。普通辦公的話,建議選擇流暢模式。有性能要求,建議性能模式。玩游戲,就是電競模式。(注意,模式在創(chuàng)建云電腦之后,是可以改的。)

可以選擇預裝的軟件,蠻方便的。但是可選項還是少了點。

配置結束。

回到客戶端主界面,會顯示仍然在配置中。大約5-10分鐘左右,會配置完畢。

新用戶注冊贈送的“黃金版”,基本配置是60G系統(tǒng)盤,40G數據盤,10M帶寬。云棲大會贈券是“鉑金版”,配置更好。配置對比如下:

█? ?開機和使用過程

點擊云電腦的“開機”按鈕,就可以開機。

它每次開機的時候,你還可以選擇不同的規(guī)格模式,以不同的“核時”標準進行計費。這點還是不錯的,每次可以根據實際需求,進行選擇。

開機之后,就會開啟一個新的窗口,進入下面的操作系統(tǒng)界面:

這就是云電腦的操作界面了??梢允侨聊J?,也可以是窗口模式,和遠程控制另外一臺電腦差不多。

無影云電腦有開機、休眠和關機三種狀態(tài)。正常來說,如果不使用,可以進入休眠狀態(tài),這時不會進行計費。

如果你斷開了連接,默認過10分鐘后,會自動進入休眠狀態(tài)。

桌面上的無影AI助手,可以對云電腦進行基本的操作,例如休眠、重啟、關機、全屏、最小化、查看使用時間等。

云電腦有一個很不錯的地方,就是可以直接把本地電腦的硬盤映射到云電腦上,等于打通了云端和本地端的存儲。這樣方便很多。(但是本地電腦安裝好的軟件,在云電腦是不能直接使用的,也看不見。)

可以通過AIDA64查看一下電腦的配置信息,如下:

任務管理器:

云電腦的使用和一般電腦幾乎相同。如果采用全屏模式,你甚至可能感受不到自己在使用云電腦(延遲在14ms左右)。

我試用了一下上網、編輯WPS、聽歌,基本上都一切OK。試了一下看視頻,也沒問題。整體還是比較流暢的。

但是有一個問題,就是網速。

云電腦的默認帶寬只有10Mbps。這個速率實在是太慢了,打開一些比較復雜的網頁,明顯要等好幾秒。然后,下載一些軟件,也要等好久。對于我們現在動輒100M、200M、500M甚至1000M的寬帶來說,這個10M實在是不夠用,非常影響使用體驗。

它的幀率是動態(tài)的,如果你當前界面沒有動畫,它的幀率可能是1fps。如果你桌面內容在變化,例如拖動窗口,那么,幀率會增加,最高到60fps。幀率越高,云電腦系統(tǒng)的CPU占用率會越高,然后對帶寬的占用會越大(但也只有1Mbps左右)。

本來想試一下高配游戲,下載一個WOT(坦克世界,20多個GB),但是網速太慢了,實在等不下去,放棄。

總結

最后,我來總結一下我的體驗感受。

1、易用性:云電腦的安裝和配置過程比較簡單。即使是小白,也可以輕松完成。云電腦的使用就更加方便了,和普通電腦差不多。

2、流暢度:總的來說,日常辦公使用,沒有任何問題,較為流暢。它可以自由切換低配、高配模式。在復雜操作時,使用高配模式,應該問題也不大。不過,對于我這樣的專業(yè)用戶來說,流暢度還是差了一點點。當然,這也和我本地電腦的配置較高(i5-12600KF、32G DDR5、PCIE4.0 SSD)有一定關系。用慣了高配電腦,再用云電腦,還是能感受到一些區(qū)別。

3、兼容性:目前來看,沒有遇到不兼容的問題,我常用的幾個軟件都可以正常安裝。操作系統(tǒng)是Windows Server 2022,和Win10差不多。

痛點:

1、目前看來,最大的痛點是網速。10Mbps,根本無法滿足我的需求。我看了一下,可以付費升級帶寬(價格較貴),但最高也只有40Mbps。我感覺也還是不夠,至少要100M吧?

2、云電腦的計費方式過于復雜。說實話,我也沒有完全搞懂。尤其是它分為幾個版本(黃金版、鉑金版等),還分為多個模式(經濟模式、性能模式等),好像還分了月度、季度和年度核時,實在有點暈。

總的來說,作為專業(yè)用戶,我可能還是不太能夠接受云電腦作為主要的辦公和娛樂方式。

我現在使用電腦,采用的是遠控方式——

我在公司有一臺高配置的臺式機,24小時開機。在公司的時候,我直接使用這臺臺式機。然后,出差的話,帶筆記本電腦,通過向日葵軟件進行遠控。在家里,就用家里的臺式機遠控。

這樣做的好處,是電腦的所有工具和網頁都不需要關閉。而且,電腦配置高,使用起來非常流暢絲滑,體驗很好。第三,我每次都是用的一個電腦環(huán)境(辦公電腦的環(huán)境),不需要在不同的電腦環(huán)境上切換。

我關注云電腦,是希望把這臺高配置的辦公電腦變成云電腦的形態(tài)。一,希望節(jié)約電費成本。二,不用怕辦公室停電。三,不用怕辦公電腦壞掉或死機(云電腦理應更加穩(wěn)定可靠)。

目前看來,云電腦(高配置)的價格還是有點貴。而且是每年付錢,相當于租用。它這種“流量包(核時)”的方式,我也不太喜歡。用起來感覺有種壓迫感和緊張感,就和手機流量包一樣,總要去惦記它的余量。我更喜歡包月包年,一次性扣費,放心用。本地電腦是一次性投資,我擁有所有權,只要不壞,就可以一直用。

其次,前面也提到,云電腦的流暢度還是和我的要求有一點點差距。不過,我覺得后面這個能解決。

每個人使用電腦的需求不一樣,而且痛點也不一樣。所以,我的感受并不能代表大家的感受。如果有時間,大家可以去試一試,看看云電腦是不是能解決自己的需求。我覺得,云電腦如果能夠徹底解決價格和體驗的問題,相信會被越來越多的用戶所接受。

以上內容,僅供大家參考。

相關推薦

登錄即可解鎖
  • 海量技術文章
  • 設計資源下載
  • 產業(yè)鏈客戶資源
  • 寫文章/發(fā)需求
立即登錄

通信行業(yè)知名新媒體鮮棗課堂創(chuàng)始人,通信行業(yè)資深專家、行業(yè)分析師、自媒體作者,《智聯天下:移動通信改變中國》叢書作者。通信行業(yè)13年工作經驗,曾長期任職于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從事2/3/4G及5G相關技術領域方面的研究,曾擔任中興通訊核心網產品線產品經理、能力提升總監(jiān)、中興通訊學院二級講師、中興通訊高級主任工程師,擁有豐富的行業(yè)經驗和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