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 否決是一個備選項
    • 否決是“躲得了初一,躲不過十五”
    • 缺乏反制措施
    • 與其臨淵羨魚 不如退而結網
  • 相關推薦
申請入駐 產業(yè)圖譜

彭博社:中企游說政府否決英偉達收購Arm

2020/10/24
159
加入交流群
掃碼加入
獲取工程師必備禮包
參與熱點資訊討論

9 月 14 日,英偉達與軟銀宣布達成最終協(xié)議,英偉達將以 400 億美元的價格從軟銀收購 ARM。

臺積電明確于 9 月 15 日后不再向 HW 的 ARM 提供代工服務之后,一家美國公司又將 ARM 收入囊中,這使國產 ARM CPU 在設計和制造環(huán)節(jié)都存在巨大風險,HW 標榜 ARM 自主完全就是皇帝的新衣。

ARM 創(chuàng)始人 Hermann Hauser 就對英偉達收購 ARM 非常憂慮,認為將 ARM 出售給英偉達意味著 ARM 將受到美國 CFIUS 法規(guī)的約束,即便是英國企業(yè)也將受制于白宮。在寫給英國首相的信中,Hermann Hauser 也提到,科技主導地位事關經濟主權問題,更是強大的貿易武器。

最近,彭博社報道,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幾家科技公司一直在與中國國家市場監(jiān)管總局溝通,希望該部門要么否決這筆交易,要么增加附加條件,確保它們能繼續(xù)使用 ARM 的技術。這些公司最擔心的問題在于,英偉達可能會強迫 ARM 停止與中國客戶的合作。

對于該事件,鐵流認為,即便能夠否決收購,也是“躲得了初一,躲不過十五”,而且否決之后大陸缺乏反制手段,這會使否決流于形式。長遠來看,還是應當放棄 ARM 技術路線,摒棄美國技術體系,另起爐灶,走獨立自主發(fā)展路線。

否決是一個備選項

就否決跨國并購而言,此前最佳的例子就是相關部門否決過高通收購恩智浦。但否決也是需要法律支持和合適的理由,那就是反壟斷。由于兩家公司在 GPU 和手機主芯片上擁有較高的市場份額、較強的市場控制力,并會對上下游市場及關聯(lián)市場造成巨大影響。高通收購恩智浦之后,在多個細分市場會形成壟斷,反壟斷符合中外法律,法理上能站得住腳,也就是具有合法性。同時,在西方輿論中屬于政治正確,這個理由西方社會也認同,比如此前相關部門以反壟斷為名罰款高通 60 億,不僅高通認罰,西方社會也認可,換言之,就是具有合理性。

當下,我國多家公司高度依賴 ARM 授權,一旦域外大國政府濫 ARM 的行業(yè)地位,搞捆綁搭售、取消授權、拒絕交易等套路,那么將會對國產 ARM CPU 造成巨大沖擊。因此,對于這類對國產 ARM CPU 可能造成巨大影響的交易,如果條件允許,否決是一個可以考慮的選項。

必須強調的是,否決收購并不意味著國產 ARM CPU 廠商可以高枕無憂,繼續(xù)跟在 ARM 身后吃土。而是通過否決收購,獲得一定窗口期,給國產 ARM CPU 廠商一個改換門庭的過渡期,由此走上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路。

?

否決是“躲得了初一,躲不過十五”

一方面,我們要注意到英偉達和 ARM 在 GPU 和手機主芯片上比較強勢,另一方面,英偉達和 ARM 是否構成壟斷,也是一個值得商榷的問題。

就 GPU 來說,AMD 是英偉達的老對手,在全球都有不少忠實客戶,市場份額不可小覷。

就 CPU 來說,ARM 是一家 IP 公司。誠然,就 IP 而言,ARM 非常強勢,但因蘋果、高通都有自研 IP,且采用蘋果和高通 IP 的 AP/SoC 市場份額頗為不俗。就成品芯片而言,市場上出現(xiàn)的是蘋果、高通、MTK、QL、展銳的芯片,ARM 并不直接對接消費市場。何況服務器和桌面 CPU 有英特爾、AMD,ARM 這種 IP 公司是否會觸及反壟斷,也是一個值得商榷的問題。

即便相關部門否決收購,就能完全避免 ARM 的美國化么?

鐵流認為,當下,美國在各個環(huán)節(jié)加強對半導體產業(yè)的控制,此前要求臺積電在美國設工廠就是為了加強對制造環(huán)節(jié)的控制,即便本次英偉達收購 ARM 被否決,下一次也會有另一家美國財團或企業(yè)收購 ARM,因為這能大幅加強美國對芯片設計環(huán)節(jié)的控制,這正是美國政府努力的方向,因此,鐵流認為,即便否決收購,也是“躲得了初一,躲不過十五”,美國強化對 ARM 的控制是大勢所趨。

?

缺乏反制措施

有人說,如果英偉達不過相關部門的意見進行收購的話,那么,英偉達和 ARM 就要自絕于我國市場,因此只要相關部門部審批,英偉達的收購必然功敗垂成。

但問題在于,當下對于 ARM 和英偉達而言,在大陸市場完全是賣方市場,而并非買方市場?,F(xiàn)在是我國諸多企業(yè)在技術上依賴于 ARM 和英偉達,而不是反過來。以 HW 為代表的一大批企業(yè)高度依賴 ARM 授權,國內不少企業(yè)都對英偉達的 GPU 有依賴,如果說 PC 顯卡上還有 A 卡做備份的話,在人工智能方面,由于英偉達在軟件上的高投入,A 卡是暫時無法替換 N 卡的。

當下,一些企業(yè)游說相關部門拒絕審批,就是為了避免英偉達收購 ARM 后帶來的卡脖子問題,生怕以后用不了 ARM 的技術。如果因為相關部門不批準,而英偉達卻執(zhí)意收購,然后相關部門禁止英偉達和 ARM 在我國開展業(yè)務,這對依賴 ARM 授權的企業(yè)而言,無疑是釜底抽薪,徹底失去了購買 ARM 授權的機會。這么做無疑是給川普送上神助攻。

可以說,我們對 ARM 和英偉達沒有太多的反制手段,最嚴厲的手段——“禁止在華開展業(yè)務”壓根沒法用,因為一旦使用這項禁令,國內一批 ARM 芯片就要“休克”或“絕版”。在沒有強力反制手段的情況下,相關部門在決策上會比較被動。

與其臨淵羨魚 不如退而結網

一直以來,國內一些企業(yè)非常熱衷于將 ARM 標榜為自主,非常熱衷于“跟在洋人身后吃土”,言必“融入國際主流”、“融入全球產業(yè)鏈”。將 ARM 包裝為自主后,還利用政商關系,大肆進軍機關單位和國企市場。這會把我國 IT 產業(yè)引向歧路,成為 ARM 的附庸。

鐵流認為,從宏觀上看,ARM 美國化未必是壞事,因為英偉達收購 ARM 后,ARM 所謂自主的皇帝新衣將徹底暴露出來。從彭博社的報道來看,過去個別公司標榜 ARM 自主是偽命題,因為如果真能自主,壓根就用不著游說相關部門拒絕審批。反而應當是“任由英偉達收購,我自巋然不動”。

個別企業(yè)即便手眼通天,也只能在一段時間內騙一部分人,無法做到長期欺騙所有人,特別是在“ARM=自主”皇帝新衣被揭穿后,越來越多的人必然會認識到這個問題,認識到 ARM 技術路線的風險,認識到必須建立自主技術體系的必要性。

英偉達收購 ARM,以及 ARM 與 DAPPA 深度合作,反而起到引導國內決策者和企業(yè)擯棄 ARM,轉而建立自主技術體系上來,將極大地有利于構建 除 wintel 體系和 AA 體系之外的獨立自主的第三極。

如果付出一定代價達成妥協(xié),個別企業(yè)反而會繼續(xù)把 ARM 包裝成自主沖擊相關單位和國企市場。正如 2019 年 ARM 斷絕與該公司合作之后,在兩邊家長談判局勢緩和后,該公司又找 ARM 背書鼓吹 ARM CPU 自主可控。

在當下國內有自主 CPU 托底的情況下,ARM 并不是底線問題,而是一個可選,也可不選的問題。

我們必須對 ARM 技術路線的風險保持清醒認知,特別是在對自主性有較高要求的市場不宜倚重 ARM。不能將建立我國自主的 IT 體系寄希望于 ARM 技術路線,而應當走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道路。

Arm

Arm

ARM公司是一家知識產權(IP)供應商,主要為國際上其他的電子公司提供高性能RISC處理器、外設和系統(tǒng)芯片技術授權。目前,ARM公司的處理器內核已經成為便攜通訊、手持計算設備、多媒體數(shù)字消費品等方案的RISC標準。公司1990年11月由Acorn、Apple和VLSI合并而成。

ARM公司是一家知識產權(IP)供應商,主要為國際上其他的電子公司提供高性能RISC處理器、外設和系統(tǒng)芯片技術授權。目前,ARM公司的處理器內核已經成為便攜通訊、手持計算設備、多媒體數(shù)字消費品等方案的RISC標準。公司1990年11月由Acorn、Apple和VLSI合并而成。收起

查看更多

相關推薦

登錄即可解鎖
  • 海量技術文章
  • 設計資源下載
  • 產業(yè)鏈客戶資源
  • 寫文章/發(fā)需求
立即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