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 相關推薦
申請入駐 產業(yè)圖譜

NI AWR執(zhí)著于一個簡單的使命:提高工程師的設計效率

原創(chuàng)
2016/04/26
4
加入交流群
掃碼加入
獲取工程師必備禮包
參與熱點資訊討論

工程師在進行電路設計的時候一般都會先進行仿真,這樣會在系統(tǒng)設計早期發(fā)現(xiàn)問題并解決問題,提高工作效率。對于射頻電路來說其復雜程度更高,設計周期更長,因此射頻仿真環(huán)節(jié)在射頻電路設計中舉足輕重。AWR 是一家專注于射頻電路仿真EDA 公司,2011 年被 NI 公司收購,通過 AWR 設計工具和 NI 軟硬件之間的有效集成,NI 和 AWR 能通過加強設計、驗證和生產測試功能之間的關聯(lián)性極大地提升客戶的生產率。今年的 EDICON2016 上,NI AWR 帶來了自己的特色產品。


NI 參展 EDICON2016

Microwave office:射頻工程師的不二選擇
很多射頻工程師很多都用過 AWR 的 Microwave office 進行射頻電路仿真,“它以直觀的用戶界面著稱,可將強大的創(chuàng)新工具和技術與來自企業(yè)伙伴的應用特定工具無縫整合,并快捷地打造高頻設計。優(yōu)點有三個:一是易于使用;二是自始至終同步數(shù)據(jù),用戶無論是從原理圖還是版圖開始進行設計,它都可以給用戶提供將設計從概念推動至仿真再到生產所需的所有工具;三是即插即用,可以幫助用戶整合第三方供應商提供的軟件至設計中?!?/p>

除了 Microwave office 和 Analyst 3D 有限元電磁分析軟件,在 EDICON2016 上,NI AWR 的工程師為我們展示了兩款最新產品。

AXIEM:高度集成,精確靈活
AXIEM 3D 平面電磁分析軟件是 NI AWR 家族的新成員。AWR 應用工程師徐粒栗介紹,“在仿真過程中,電磁版圖和電路的版圖可以通過 EM 接口結合,對比 ADS 仿真,ADS 通常需要手動設置,因此需要在不同的數(shù)據(jù)庫之間進行切換,如果是 ADS 的電磁仿真工具和 AXIEM 對應的話,需要在仿真器里面進行編輯,產生的電磁仿真結果需要手動導回到電路版圖中,而通過 AXIEM 工具仿真結果是自動導回,接口也會自動進行對應,因此幫助用戶節(jié)省大量時間?!?/p>

徐粒栗強調,“除了以上優(yōu)點,AXIEM 還具有兩大優(yōu)勢:一是精確度,AXIEM 矩量法解算器具有快速、精確、高效的優(yōu)點,適用于典型的微波 / 射頻電路設計,可以在確保最短仿真時間的同事達到最高精度;二是靈活性,憑借 AWR EXTRACT 流程,用戶可以使用第三方提供的一個或所有 EM 求解器技術。目前這個軟件已經在華為、中興等商業(yè)客戶中得到應用。”


NI 大中華既東南亞區(qū)技術經理

AntSyn:小白工程師也可以輕松設計天線
隨著無線連接需求的日益旺盛,電子產品對天線的需求日益增加,而且定制化天線方案越來越多被用戶采納,怎么樣能快速設計出符合用戶需求的天線?相信這也是很多天線工程師在考慮的問題。為了應對這種情況,NI AWR 推出了 AntSyn 這款基于云的軟件,它用于天線自動設計、合成和優(yōu)化。

徐粒栗指出,“對于入門級的工程師來說,這款工具包含了多種天線庫,可以給用戶推薦所需類型的天線,并顯示天線的參數(shù)范圍,尺寸大小以及應用背景,用戶只要將天線工程所需要的規(guī)則作為輸入,AntSyn 就會給出天線的最貼切結構。但是這只是定性的分析,基于數(shù)學推導得出,并不是實際電磁場的仿真,因此提供的天線形狀不一定是最準確的,用戶需要根據(jù)實際情況做微調才能達到理想的結果?!?/p>

有了這樣傻瓜式的設計工具似乎筆者也可以嘗試設計天線了,只聽到旁邊的一位工程師感嘆:“我們的飯碗是要不保啦。”這樣方便的工具是否免費呢?徐粒栗肯定地答復筆者,這款工具是付費的。

在電磁仿真領域,除了 AWR 的工具以外還有很多其它工具,如 HFSS,CST 等,徐粒栗指出,“我們的產品主要是為射頻電路仿真服務,CST 是以電磁仿真為主,大部分用戶是天線設計工程師,因此用戶的群體會有交叉,但是不是完全競爭,因此我們在 EM 的接口上預留了與 CST 和 HFSS 仿真的接口,我們的工具是可以與第三方的工具進行整合,核心是為電路工程師服務?!?br /> ?

與非網(wǎng)報道,謝絕轉載!

跟多相關內容,請參照:與非網(wǎng) NI 專區(qū)。

NI

NI

NI 秉承以人為本的工程建模方法,讓客戶的第一需求成為其創(chuàng)新和如何工作的動力之源。NI 在自動化測試和測量系統(tǒng)領域從事開發(fā)已有 40 多年,公司上下齊心協(xié)力,共同尋找創(chuàng)新型解決方案,并幫助工程師解決全球最最棘手的難題。

NI 秉承以人為本的工程建模方法,讓客戶的第一需求成為其創(chuàng)新和如何工作的動力之源。NI 在自動化測試和測量系統(tǒng)領域從事開發(fā)已有 40 多年,公司上下齊心協(xié)力,共同尋找創(chuàng)新型解決方案,并幫助工程師解決全球最最棘手的難題。收起

查看更多

相關推薦